电气类课程实践中涵养劳动精神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崔培 王晓芸 陈腾 刘瑶 李磊 王庆芬
[导读] 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崔培 王晓芸 陈腾 刘瑶 李磊 王庆芬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摘要: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结合我院电气类课程实践的实际情况,探索在实践中涵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帮助学生更快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技术技能,课程实践,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指出,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1 劳动精神的涵养
        涵养学生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是一个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到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再到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最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的过程。而我院以铁路行业为背景,电气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面向铁路局、工程局、电气化局等,工作地点流动,工作环境恶劣,这要求学生具备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因而对学生劳动精神的涵养显得尤为重要。
        2 涵养劳动精神的探索
        本文结合我院电气类课程实践过程,从以下四方面将劳动教育贯穿课程实践,探索学生劳动精神的涵养。
        2.1顶层设计,构建综合技能育人体系。
        为深化劳动教育,一方面,电气类所有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劳动学分,第一学期开始实施必修劳动学分,计入毕业总学分。为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完成校园卫生清扫、教室环境维护等均可获得劳动学分,并将其纳入综合技能考核中,可参与学生评优评先的操行评定。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借助“课程思政”专业课程体系,结合电气类实践科学严谨的标准化操作和精益求精的专业能力特点,构建合理的综合技能育人体系。在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的同时,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2实践育人,打造专业实践创新平台。
        立足铁路行业的用人需求,打造专业实践创新平台——电铁创客空间,实现专业技能和思政育人相结合的目标。创客空间对接铁路行业标准,开发创新训练课程及项目,例如:《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课程,从想法设计到成果展示,均由学生在实践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电铁创客空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立至今获奖众多,同时还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同时,联合社团在校外开展 “环保伴我行”以及“暑期电工下乡小分队”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面对新冠疫情之际,多名师生参与到社区、学校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创新创业项目全过程融入爱国爱家劳动教育,厚植家国情怀,涵养学生劳动精神,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努力奋斗的劳动习惯和创新进取精益求精的劳动能力,通过专业实践平台,发挥电铁创客空间实践育人功能。
        2.3育训结合,助力专业群专业文化建设。
        电气类课程实践采用真实项目的任务式教学,并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相结合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助力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规范课程标准,标准化操作流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实习、科学研究等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动手实操,以《电气控制柜开发与训练》实训课程为例,不仅实训设备多为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开发制作,且学生作品成果在课后将投入后续学习使用,这便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动手劳动带来的价值与幸福感,帮助学生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价值观。这种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方式,使学生具备安全用电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等专业素质,并在课程实践中掌握岗位所需的实际工艺知识和劳动技能,同时,使学生通过课程实践获得劳动成就感,具有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在学校教育的同时依托实习实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磨炼自身技能。借助“职教周”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指导实践教学。以“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为例,与地铁单位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企业教师到校授课,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深入岗位实践,不但学到实际生产技术,还能学到生产实际中的组织和管理经验。鼓励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不仅能去做还要努力做好,培养其吃苦耐劳、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劳动习惯,不断完善将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工匠文化和创新文化融入专业群文化建设。
        2.4立德树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为打造能培育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工匠之师,首先要求教师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对于专任教师,需要经常进行教师教学培训,学习职教新思想新理论,掌握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借助多种平台,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且需要每五年至少到企业实践6个月,不断更新夯实专业知识技能,进一步反哺教育教学;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劳动模范为兼职教师,进行讲座、授课以及实践指导,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给学生做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3 小结
        劳动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渐进过程,劳动品质的养成也非一朝一夕,影响学生劳动素养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要想成为高素质劳动技能人才,进而通过日积月累精益求精的奋斗成为行业工匠,必须要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在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探索劳动精神涵养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学生与教师,家庭与学校,专业与就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同向同行,帮助学生更快成长,更快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07-15)[2020-08-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 s5987/202007/t20200715_472806.html,2020-07-15.
[2]邹丹,张锶,赵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对策解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0(9):7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