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玥
河南大学文学院 475000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小说以戊辰年高中状元的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的关系发展为线索,将三十年间的政治变化进行了描述,金雯青是清末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独特的悲剧性。金雯青的悲剧既是他自身人格矛盾的结果,也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的压迫下产生的必然结局。看似是讲述状元的悲剧,实则是以小见大映射日落西山还不断挣扎的清王朝,具有历史小说的厚重内涵,体现了特殊年代中国文化的冲突和嬗替。
金雯青是《孽海花》中的主人公,曾朴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中国在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约三十年的历史洪流中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嬗变中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和价值选择,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精神风貌。”而金雯青便是这些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主人公漫长的人生过程中也有过探索和抗争,也有让人值得肯定的一面。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客观公正的评价他所存在的社会意义和悲剧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一、特殊时代因素解读
1.时代
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汉地主阶级联合实现统治的封建政权,但满足贵族处于政治权力的中心,对汉族官员多有猜忌和限制,导致了内部的迂腐、不团结、不思进取。晚清社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封建的清王朝危在旦夕,这个时代需要的不再是像金雯青一样的传统文人,而是勇于革新的新兴知识分子为社会注入新鲜活力。
2.制度
清末处于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封建制度的弊端暴露无疑,屡次受到强烈冲击,即将被瓦解。新的社会制度已经传入中国,并且被少数新兴知识分子所接受,各阶层也准备通过起义等一切可行的方式让中国也实施较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3.文化
面对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要使这一批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完全西化,就意味着要背叛已牢牢盘踞在他们灵魂中的封建传统文化,显然是完全不可能。因此,他们注定始终不能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并心甘情愿成为它的囚徒。
4.自身
面对以上叙述的种种情况,金雯青仍然没有孤注一掷的胆识,走的依然是封建传统士大夫的科举之路。而这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源头,八股文已经无法服务于新旧交替的晚清时代,从小一直信仰的天子也无法成为他的依靠,特殊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局限性迫使他不得不承受急剧变化的社会,自食恶果。
二、金雯青的悲剧命运解读
“确立悲剧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原因,对于悲剧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悲剧艺术作品才能对社会的本质或某些本质的方面,作出正确而深刻的揭示。”
首先,金雯青的人生经历约等于封建传统文化和满清王朝历史演变和发展轨迹。金是被传统落后文化毒害的典型人物,他尝试着接受西方思想,但因旧文化的束缚又都以失败告终,或者说只接受了冰山一角,根本不足为用。这是数次农民起义和改革失败的缩影,其死亡的悲剧也象征着清王朝终将不可挽回的走向覆灭。
其次,是对清末文人劣根性和伪装的谴责。金一举夺得状元的头衔,是个纯正的道学儒生,但并未把儒学对人的道德约束真正刻到骨子里,表面上是因母亲去世悲痛万分连夜回老家奔丧,实际却在守孝期间去茶楼妓馆寻欢作乐,并偷偷纳傅彩云为妾,这种典型的伪孝行为和传统文人形象在古典小说中却屡见不鲜。
最后,金雯青作为高中的状元,按理来说应是当时国人之佼佼者,更何况在国内是享誉极高的西北地理专家,但一出国门,就被普通商贩骗得花高价买了一张假地图,误己误国。状元尚且如此落后、愚昧无知,体现了对落后知识和思想的反思和批判。
三、傅彩云的悲剧命运解读
傅彩云是《孽海花》塑造的比较成功的形象。她以清末民初的名妓赛金花为原型,经过曾朴的艺术加工,使她成为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女性形象。王祖献在他的《<孽海花>论稿》认为傅彩云“是非常成功的形象,是一个‘放诞的美人’是一个被娼妓、纳妾制度歪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她“除风流放荡外,还有聪明伶俐、有见识,比较善良,有一定的反抗性等特点"。“彩云这个人物,有见地,有手腕;又温顺,又泼辣;刚毅果断,伶俐聪明;既苦于受人虐待,又善于虐待他人。她早年的可怜的卖笑生涯。迫她锻炼出一副讨人喜欢的伶俐性格:后来的豪侈的命妇地位,又使她养成一种令人痛恨的残忍心肠。这些作者都描写得很好。全书凡写到彩云的地方,莫不有声有色。”首先,她与金雯青相识,状元与也算是中国传统小说中典型的才子佳人结合的模式,虽然借此摆脱了妓女的地位,但在封建社会中仍然不受尊重、为大众所蔑视。
其次,光绪年间,金被派出使他国时,夫人因出身于“名门”,适应不了外国风俗中的“握手接吻”,相比之下傅出身于妓女,使她很少受到中国传统的三从四德的影响,恰恰为她提供了思想的准备,能够迅速融入西方的文化和生活。傅得到了象征着身份的“诰命服”后代行夫人之职,使她在社会上获得了短暂的尊重。从两人登上萨克森公司的船开始,就体现出了傅对新鲜事物接程度较高以及较为先进、开放的思想,又因之前寄人篱下,所以在察言观色和机敏辩答为常人所不及。到达德国后,她已完全忘记了自己卑微的出身和一些不堪入耳的过去,反而凭借自身姣好的容貌、出众的社交能力在西方上流的社会交际圈中颇显风姿,“彩云容貌本好,又喜修饰,生性聪明,巧得人意,倒弄得艳名大噪起来。”偌大个柏林城,竟没有人不知道傅彩云是“中国第一美人”。甚至和阿福、瓦德西纠缠不清,尤其小说描绘瓦和傅离别之景时诗情画意,完全一幅西方式自由恋爱。在后期与金的争吵中,傅一副“句句刺心,字字见血”的模样,可见其对传统礼教的不屑和西方文化的完全接受。
最后,虽然傅有过以上一段令人艳羡的生活和对传统的激烈抗争,但在那个荒唐的年代,最终为了生存还是重操旧业。
综上所述,都谴责了旧社会对女性绝对性的束缚,在千年礼教面前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
四、结语
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悲剧除了自身的局限性以外,无疑与特殊的时代有莫大的关系。这部谴责小说借主人公的视角以小见大,记录了清王朝的衰败,同时对部分腐朽的文化委婉的进行谴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