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如
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中心小学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是当前社会的一种现实状况,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少,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疏导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疏导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心村、老年村的增多,使得出现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同父母不在一起,其心理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看法,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1.1留守儿童的三观容易出现偏差
农村由于经济比较落后,成年人外出务工就成为这些地区的一种社会常态。当成家的青壮年人外出务工后,便把照看监护和教育的任务移转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进而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出现,也由此引发了几种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监护过程中的代沟,由于年龄相差太大,无法达成有效的沟通。二是由于隔代教育过程中,其祖辈过于疼爱孩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基本上是放羊方式。三是隔代教育中,祖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此外,即使父母和儿童之间有电话交流,但是交流的次数有限以及缺乏日常言传身教的熏陶管教,留守儿童很难得到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教育,更需要家庭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节中,家庭教育几乎没有。作为父母为了弥补对子女精神层面的亏欠,常常采用一种用金钱和财物的方式给予弥补,此种做法在实际中,非但弥补不了子女在精神层面的缺失。相反,子女由于过度的物质和金钱刺激,对物质的欲望愈加膨胀,久而久之形成了享乐和拜金的思想,进而最终导致留守儿童的三观出现了问题。
1.2 留守儿童的心理易患抑郁和孤僻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非常少。而此时的留守儿童,随着他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他们同社会接触面的不断扩大,这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遇到很多烦恼。对于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渴望有人为其提供帮助,排忧解难。但是这一愿望往往得不到满足,只好将诸多负面情绪深埋心底,但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有限,日积月累必然致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出现问题,比如抑郁、敏感,以及孤僻和自卑的心理问题接踵而来。
1.3 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农村在经济文化整体方面,相较大城市而言,相距甚大。就笔者所在地区的教育情况来说,也是如此。该地区的人们文化知识比较落后,在看待教育问题上,认识不是很高,以为教育是没有多大的用处,故而在对孩子的要求上比较低。而作为该地区的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由于年龄不大,在认知上受到限制,进而在学习中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力,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态度不端正主要体现在上课缺乏认真,作业不能够准时完成,上课时常迟到,有厌学情绪[1]。
2.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家长在孩子缺乏父爱母爱中,采用物质进行补偿的做法致使留守儿童格外看重金钱。留守儿童中,大部分的家长都外出打工,进而造成父母同孩子之间相处时间太短。父母为了弥补这种做法,常常在金钱物质上不断地满足自己的子女。但是子女由于年龄偏小,缺乏对钱财的管理能力,在钱财花费上过于大手大脚。如大手大脚地请客,以及请同学代做作业等等。一句话,只要是金钱能够解决的问题,便不同程度地去尝试。最终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了懒惰贪玩、自由散漫,以及不思进取、怕吃苦头的不良习气和思想。
第二,隔代教育的不足,导致留守儿童骄横跋扈脾性的养成。
隔代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老年人过于疼爱孩子,以至于在教育管理孩子过程中,孩子犯了错后一味地采取纵容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理,致使留守儿童无法明辨是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孩子骄横跋扈的脾性。此外,隔代教育的老年人,在教育观念上还很偏颇,认为孩子既然交给了学校,其孩子的思想、行为等都是教师来负责,自己无需再管教孩子,进而错过了对留守儿童的最佳教育时机。
第三,由于留守儿童在亲情上得不到抚慰,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存在无助和失落感。留守儿童的父母基本外出务工,照看他们的人基本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但是隔代疼爱终究赶不上父母在情感上的抚慰作用。而留守儿童大多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亲情的亲密感和安全感,也会出现自己认知上的迷茫和情感的苦恼,需要被理解和情感支持引导。但是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不能够对他们进行情感的有效抚慰,进而对学生的心理构成巨大的影响,各种负面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比如敏感、虚荣、自卑、封闭、盲目等[2]。
3.积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的重要策略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一种总和,不是单个的抽象物。对学生而言,构成影响的因素中,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家庭。故而在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地从社会、学校、家庭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其加强教育。在此三个方面,由于留守儿童所处的场所时间最多的是学校,故而学校是其主要的阵地。鉴于此,为了有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水平,作为学校应该从以下各个方面给予加强。
第一,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便于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针对性,所以应当积极建立起儿童状况登记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敦促学校每一个班级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的普查和准确地登记。
第二,家庭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立起学校同家庭之间的有效联系,因此有必要积极建立起学校同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的制度。便于学校及时将留守儿童在心理和生活、学习、品德等方方面面上的状况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通报。在通报中向留守儿童监护人,提出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具体的建议。与此同时,要求每个班主任对本班的每一个留守儿童每个学期实施家访。家访的目的是帮助监护人对他们的监护对象进行正确地教育。
第三,为了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宜建立帮扶制度。帮扶制度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帮扶,还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帮扶。通过帮扶制度,实现对留守儿童思想、心理,以及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帮助和关怀。
第四,为了防止留守儿童的自闭心理出现,积极建立起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交流的制度。在同留守儿童进行交流过程中,工作的重点是德育。为了实现交流,可以组织多种活动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法制安全活动、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少先队活动。通过活动的组织,让同龄儿童在活动中相互之间建立起友谊,学生同教师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第五,为了确保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应当积极建立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制。通过责任制的制定,敦促每一位教师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积极发挥其自主性和责任感,让心理健康教育确实落到实处[3]。
4.结语
通过剖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积极建立起儿童状况登记制度、建立起学校同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的制度、建立起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交流的制度,确保学校同社会和家庭一起共同努力,相信一定会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博奕,戴赞媚,王佳炫,韩卓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决策探索(下),2021(06):53-54.
[2]安雪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J].考试周刊,2021(47):7-8.
[3]黄多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刍论[J].成才之路,2021(1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