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讨论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徐婷婷
[导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时期
        徐婷婷
        天台县坦头镇中心小学            浙江天台         317200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时期,教育部不断加强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育,对于小学教师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们成长的道路当中具有关键作用,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多个方面展开教学,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过,从目前的教学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在课堂的呈现方式有一定的问题,单一枯燥的学习模式并不适用于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让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焦点讨论法;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精设焦点问题,融入现实情境
        焦点讨论法包含知、感、悟、行四个流程,它始于客观事实,止于行动决策,以焦点问题的研讨为指向,以引导性提问为方式,让讨论者在循序渐进的思考中获得结论。焦点讨论法是一种合作学习方式,旨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从对话中汲取智慧。
        焦点讨论的内容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焦点问题是讨论的主题,是贯穿教学的主线,是有价值的问题、值得讨论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问题,教师应精心设计焦点问题,使其具有价值引领性。焦点讨论法从感官认知开始,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焦点问题的呈现应具有情境性,要将其融入客观事实之中。教师应当挖掘客观事实,创设生活情境,为焦点问题提供合适的载体。例如,在教学《正确认识广告》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识别广告,做聪明的消费者,笔者采取焦点讨论法,选定“广告都可信吗?”这一核心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广告的种类、特点,学习辨别虚假广告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辨识能力。在呈现该焦点问题时,笔者选择了学校附近商场的一则广告作为教学情境:“本店所有商品货真价实,价格均为全市最低价,假一罚十,现进行促销,买100元送30元,但是有两个附加条件:一是必须购买指定商品才有返还;二是购满100元的指定商品赠送30元消费券。”
        二、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知
        焦点讨论法意在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表达自身感受,如表达自己对情境中事件的情绪反应,描述对当前事件或人物言行的感觉等。
        感知环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实践、体验、表达。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地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知、联想,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该事件的看法。例如,在教学《正确认识广告》一课时,笔者创设了问题情境后,向学生提问:“这则广告可信吗?你看了有什么感想?你有过被广告欺骗的经历吗?”学生纷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感知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表达,那么品悟环节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在品悟环节应提出诠释性问题,以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做出理性表达。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他们的观点多元化,他们各有各的想法,每种想法背后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教师应当允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并探索其观点的成因。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关注焦点主题的价值,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因此,教师应当提出诠释性问题供学生交流、讨论,如“对于此事你怎么理解?”“你有什么可以分享的?”例如,在教学《正确认识广告》一课时,笔者向学生提问:“这则广告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你从该则广告中学到了什么?”学生在焦点讨论中充分交流、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要擦亮眼睛,学会识别广告的真假。”还有的学生说:“虚假广告利用了人们贪便宜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小组讨论的形式,也可以是组队辩论的形式。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激励和鼓舞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表达想法。
        四、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课堂
        分层教育模式在小学教学当中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学生们来说,由于学习习惯不同,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理念也不同,为了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意识,教师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展示分层的教学课堂,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能力,更好地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例如,在《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的讲解当中,为了能够更好呈现这一单元的课堂内容,教师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把课堂分为两个层次,第1个层次,教师先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中国在一百多年努力奋斗当中,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们能够从透过历史角度来了解中国的百年巨变,从而产生高度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第2个层次,教师让学生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一谈自己对祖国发展的理解,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畅所欲言,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正义感,让他们能够对祖国的发展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课堂兴趣
        教育方法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实际教学当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就需要利用多媒体的技术,进一步吸引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能够从多个层次出发,不断地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从有效的方法当中探讨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多彩的视频当中,学生们可以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不断地增强自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的讲解当中,首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大自然的纪录片,帮助学生们可以从祖国的大好河山当中,探讨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紧接着,教师可以再向小学生呈现几组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回答这是什么动物,如果有的学生对动物有了解,也可以说出相关动物的生活习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的学习当中。然后,教师再从教材课本出发,先从“风儿轻轻吹”这一主题入手,让学生们互相讨论自己对风的理解,并且在下一节来的时候可以摘一些花和草,做成一个装饰品,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不断地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再进入到本节课的主题环节,从保护动物和维持生态平衡出发,向学生讲述: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大家一定要树立保护意识,只有爱护小动物,才能爱护我们的家园,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价值观念。
        总体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基本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们的三观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不断地完善评价体系,为学生们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们可以在多个学习场景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更好地开展教学课堂的深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