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容丽
湛江第一中学 广东湛江 524038
一、大纲要求: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15—18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要点第六点指出,指导儿童以平常心对待升学。家长在学生迎考期间保证儿童劳逸结合,身心愉快;保持适度期待,鼓励儿童树立自信心,以平常心面对考试。
二、教学目标:
(1)向家长介绍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帮助家长了解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找出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家长善于发现自身情绪及行为变化对孩子情绪的影响,促进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家校携手帮助孩子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享受幸福人生。
三、使用教材及案例内容摘要与分析:
(1)《父母课堂》2018年9月刊 潘佳琦【我和妈妈读《生气汤》】
《父母课堂》2019年3月刊 马志国《崩溃的男孩怎样自救》
(2)《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美)康利 中信出版社
四、家长学员及孩子基本情况分析
(1)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高三(22)班是学校实验班,孩子们学习勤奋,成绩不错。由于高考压力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了紧张、焦虑、恐惧和暴躁等消极情绪,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抑郁,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本班家长情况分析:
本班家长普遍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期望值偏高。相当一部分家长重分数而忽略对孩子品质的培养,部分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但在如何指导孩子情绪调节方面明显经验不足。
五、教学过程
1.活动导入:情绪初体验
活动准备:提前让参会的家长用两三句简短的话来描述自己的主要特征。授课教师将每位家长的描述打印在小卡片上。
活动程序:(1)现场抽签,要求每个家长拿着抽到的卡片在房间里走动,找到一个符合卡片上描述的人,然后请对方在卡片上的适当位置签上自己的名字。(有人可能符合多项描述,但一张卡片只能签一个人);(2)告诉家长他们有2分钟时间来收集签名。
家长讨论:
(1)在刚才的活动环节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有积极参与吗?
(2)你觉得与陌生人沟通有压力吗?
(3)你刚才采用了哪些方式来获得对方的认同及签名?
教师小结:通过活动体验与讨论环节,家长们初步体会情绪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两种情绪让我们产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2.案例分析:揭开情绪的“红盖头”——认识情绪,学习情绪ABC理论
案例: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李明,期中考试很不理想,在班级中排到了四十多名。如果你是李明的父亲或母亲,请如实回答,你第一时间会产生怎样的情绪?请家长们再认真思考一下,产生这些情绪的想法是什么?请把自己的想法填在表格中(PPT展示)。
.png)
教师小结:情绪贯穿我们的一生,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情绪由一定的刺激引起,情绪与家长与孩子的需要和动机密切相关。情绪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不良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有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情绪,如何转化负面情绪,营造积极情绪。
3.调查分析:寻找“应激源”: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孩子的消极、负面情绪的出现?谁动了我们孩子的幸福?
【课堂调查】:PPT展示
家长互动:家长认真完成调查表,回顾孩子近期的表现,反思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日常。
分析原因:根据艾利斯的观点,最终出现负面情绪的信念是三种常见的非理性信念的变异。这三种常见的非理性信念基于一种需求:关于我们自己、他人或环境。
一是孩子自己。孩子自我期望值比较高,制定的奋斗目标也高,往往超出了本身能力达到的范围。例如有些学生认为“我必须做得好并赢得别人的认可,我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否则我就是能力太差”。
二是孩子的重要他人——父母。父母要求不合理,不关心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例如有些家长认为“我孩子的成绩比同事的孩子差,他考不上双一流大学,我做人太失败了”。有些家长甚至会把这种不理性演变成一种固执:我的孩子成绩必须好,他必须考上好大学。如果成绩不好,就考不到好大学,考不到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伴侣,一生就完蛋了。
三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今天重点谈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父母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等,都会导致孩子的情绪出现波动。有些家长会刻意寻求一种“等值交换”,就是我对你好,你也必须对我好,否则你就是对不起我。例如:“我省吃俭用地供你上学,你就必须要好好学习,用好成绩来回报我。”
教师小结:家长拥有积极的情绪,并能对孩子提出合理、理性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合理地规划人生、建构目标;抛弃攀比心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感受,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路上的困难,这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4.专家引路:用心灵打开幸福之门,学会情绪管理,拥有阳光心态,追求幸福生活。
【小故事,大道理】:了解情绪管理的可控性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后来,有一位大臣参见国王,他做出了另外一番解释,国王听了全身轻松,很快痊愈。假如家长们是这位大臣,你将如何向国王解释?
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国王刚开始忧心忡忡,后来为什么又全身轻松?
(2)从国王前后情绪变化中,你能悟出些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情绪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情绪的调节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人人都会有坏情绪,关键在于不要放任它一直爆发下去,无限扩大。要减少负面情绪对我们造成困扰,除了识别出我们态度或评价中的不合理信念,还要改变其中不合理的部分。
专家支招:情绪管理小技巧
(1)换个角度看问题,幸福感会提升。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积极情绪的产生,不在于你的口号,而在于你的思维,生活的意义是我们赋予的。幸福与苦难,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相生。积极情绪源自从坏事情中找到好的方面,源自将消极的事物转变为积极的事物。
(2)认识自我,接纳真实的自己与孩子。
找到困扰自己和孩子情绪的应激源,不断提升自我,内在的自我和谐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我们的孩子可能并不完美但却一样可爱,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孩子会乐观积极向上。
(3)聆听自己,聆听他人。
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内心深处,会增加心理负担。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情绪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学会倾诉。作为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理诉求,父母与孩子要多进行沟通,带着不伤害的意愿说出你对孩子的真心话,增进了解,促进感情。
(4)转移目标,合理释放不良情绪。
当人一旦陷入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不能自拔时,就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注意目标,使引起消极情绪的兴奋点暂时被压抑,从而及时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如打打球、跑跑步、干干家务等;或到公园走走、到电影院坐坐,这种看似与排除不良情绪无关的行为恰是一种独特的宣泄方式。
5.课后小结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都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学会妥当地处理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案例分析折射了部分家长育儿的理念,课堂调查反映出家长们育儿的行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保留乐观的心态,多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引导孩子不良情绪的转化,激发孩子的潜能,从而有效应对在学习或生活中遭受的挫折,阳光生活,成就孩子幸福的未来!
6.延伸学习设计
请家长回去之后对情绪认知的自我状态进行剖析,列出夫妻双方以及家庭中影响孩子情绪的一些因素和做法,并制订出相应的计划与措施来完善。
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新形势下家庭教育指导创新研究》(ZJDYKT20193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