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与低段语文教学整合初探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李慧敏
[导读] 剪纸富有古朴独特的生命含义

        李慧敏
        容城小学   河北省容城县   071700
        
        摘要:剪纸富有古朴独特的生命含义,以其淳朴的生命力成为民族群体沟通心灵情感的独特艺术形式。它以自身独有的象征方式去装点生活中许多重要的节日和习俗,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热点。教学是一种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种美的艺术,语文教学的审美性表现在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等方方面面,如果将剪纸的艺术性融合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激发课堂的审美活力,那一定有助于达到炉火纯青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剪纸;低段语文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为了培养提升小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老师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纷纷采取新型的适宜学生的教学方式。剪纸教学的融入就是一种典型的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剪纸教学与语文课堂相结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等。剪纸艺术来自于民间。剪纸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中国民间文化的了解,感受具有魅力的民族精髓。集美与朴素为一身的民间剪纸艺术演绎了民间的生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艺术的温暖和美感,这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起了促进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如何将剪纸与低段语文课堂有效地结合起来,希望能给读者提供参考的价值。
        1剪纸艺术教学对现代小学生语文教育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剪纸艺术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剪纸文化,弘扬我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同时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小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1.1通过剪纸艺术教学提高小学生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行为中获得文化知识,达不到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开展剪纸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开发学生艺术思维的同时。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和剪纸艺术知识。对丰富学生思想、知识,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了解有很大作用
        1.2有利于学生双手灵活性的锻炼和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
        剪纸活动需要学生运用手、脑、眼等多种器官共同协调作用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剪纸作品。有利于学生双手灵活性的锻炼和手脑协调性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一个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完成也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对同学间友谊的培养和学生团队思想、团队意识形成也有重要意义。在学习和创作活动中也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民族风情,熟悉生活。
        2剪纸与低段语文教学整合策略
        2.1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共同切磋
        本人利用教材中的剪纸内容,与学生共同切磋,剪纸的样式越来越丰富,创作的题材也宽了。因为在我们学校,我通过一群有共同爱好的老师的指导,查阅书籍,仿剪,再加上自己的摸索、研究,之后我慢慢地能自己进行简单的剪纸创作。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总结出“会画就会剪”的学剪纸口诀:也就是在有创新、有个性绘画的基础上,运用剪纸的语言、线条、图形等,就可以创作出一幅剪纸作品了。在语文教学时加上剪纸课程,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为语文课堂服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升华情感。

其实剪纸课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由于学生具有喜欢动手的天性,我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线条、符号、图形等,教给他们把这些东西组合的方法,再让他们在纸上画出自己要剪的图样,然后再动手裁剪,这样一幅生动的剪纸作品就出来了。就这样一把剪刀、一张纸,在上面任意想象,大胆剪、挖,运用独特的剪纸语言进行装扮,使一张纸变得神奇又好看。当学生看着自己创造出来的那些意想不到的花样,成就感油然而生,他们在一张剪纸上找到了自信。我与学生在其中分享着创作的喜悦和乐趣,感受着那浓郁的中国味道。我们班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一双灵活的小巧手,只要有一张红纸、一支笔、一把剪刀在他们的手里,画一画,剪一剪,一幅漂亮、独一无二的剪纸作品就映入眼帘了。
        2.2大胆创新,与学生共同进步
        以往的活动中我选用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在前人的基础上去模仿练习,可是后来我发现一幅幅精美作品的背后是创作能力的缺失。因此,在教学“想象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去寻找资源,无论是从书上还是网上,很快就能找到大量的剪纸作品。然后我要求他们离开图稿,自己进行创作,剪纸的方法和过程我早已教给学生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只给孩子们提供基本的线条和符号,让孩子们自己先进行应用练习,再让孩子们将一个个简单的线条组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思想,由此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和实践的快乐,他们乐于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作品,展示出了自己的成果。如,在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时,矫健的雄鹰、可爱的小马驹、风一样的黄羊等,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创剪,就这样把所学的课文和剪纸联系起来,创造出课文的剪纸。可是,这样的剪纸是纸张什么颜色,剪出的图案就是什么颜色,在颜色上比较单一,没有立体感。那怎样才能有立体感的剪纸呢?我又跟另一位老师学习剪纸套色!剪纸套色看起来色彩更加明丽外,立体感也很强,让剪纸作品栩栩如生!但是,要套色势必就要有几张图案基本一样的剪纸作品,因为套色有的地方要红色,有的地方又是其他颜色,就要求作者根据作品的特点进行取舍,对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和提升!有时因为对套色的过程想得不够成熟,该留的地方没有留,该剪掉的地方没剪掉,等发现后再来补救,浪费的时间就更多了,因此,我严格要求自己,在讲课过程中尽量把要求和做法讲清楚,对学生的问题细心解答,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搭把手,和学生一起完成作品,其乐融融!剪纸的创新是量的积累后质的飞跃,是一种自我提升。从一张张自信的笑脸上,我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学会放手,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迈开自己的第一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对于不同体裁的课文,除了剪纸外,复述、录音、简笔图像等也可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要各位老师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一定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但无论哪种形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技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那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2.3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和手段辅助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利用微课、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微课内容丰富完善,形式多样,使用灵活,实用性强,效果突出。对发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课前进行微课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在教学前通过家长帮助进行剪纸作品创作,有利于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课堂穿插多媒体教学,将一些故事、历史文化背景等知识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展示,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传统剪纸艺术知识的理解和个人艺术素颜的培养都有积极意义。
        3结语
        剪纸艺术走进语文课堂,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而且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剪纸艺术和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民间文化的设计与创作,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参考文献
        [1]陈素玲.浅谈姥姥的剪纸的教学艺术性[J].时代教育,2012(24)
        [2]张嘉骊.缔造真实高效的语文课堂—借课例姥姥的剪纸谈谈语文有效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0(36)
        
注:本文系2020年容城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RC1019)《剪纸与小学低段语文融合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