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模式 以“促”互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郭立苹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家园合作”方面着重提出
        郭立苹
        厦门市金桥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家园合作”方面着重提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纲要》中强调是平等和合作,就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得问题,很多家长只是整个家园合作活动的旁观者、配合者,缺乏主动性和互动性。而往往很多家长会有这样一种误区:他们会认为幼儿的教育就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家长会游离于“教育”之外,这与《纲要》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和提高,离不开“家”和“园”的环境,两者视为互补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家园的合作,可以实现家园同步教育、转变家长育儿观念,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探”家园合作模式,有效整合各教育资源,实现其双方资源的利用与互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家园积极有效的互动,进行了大胆而有效地尝试和探索。
一、“挖掘”资源,建立学习共同体
        班级开设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有关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内容,并根据家
长的需要,同步在班级的网络平台上分享相关技能学习的视频,如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绘本故事《小手真能干》、、儿歌《手指兄弟》、《穿外套》等,再选择具有生活化的内容,如朗朗上口的儿歌《叠衣服》《扣纽扣》、《学用小筷子》《我会擦屁股》,让家长及时了解本阶段的教育信息,掌握生活技能学习目标和方法。家长在家庭当中帮助幼儿把在幼儿园学到的生活技能,注意帮助其保持,在家里为幼儿提供得到练习和巩固的机会,达到家园同步的教育效果。
吸纳家长教育资源,有意识搜集家长在家园合作方面的育儿心得,如《家园共助下
快乐成长的阳光男孩》、《小霸王蜕变记》、《宝贝长大啦》等等,并及时分享家长经验,供班级家长共同学习交流。在分享互动中,既发掘了家长教育资源的作用,也为家长创设了交流分享的时空,我们的教育质量也得以不断提升。
二、“对话”访谈,沟通零距离
        零距离沟通是传统沟通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为有效和直观的沟通方式。
        1.“对话”之约访。我们提前与家长预约时间,说明约谈的主要话题内容,邀请家长到幼儿园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我们在交谈过程中,做好访谈的记录,向家长介绍幼儿近阶段的生活自理行为表现,并了解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家园配合情况以及幼儿的生活自理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
        2.“对话”之家访。走进幼儿的家庭生活,通过观察、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幼儿在家庭当中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情况。我们直观的了解影响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因素(隔代教育、家长的正式度、过分溺爱等),就能及时的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建议,更好的帮助家长解决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3.“对话”之电访。

对于工作比较忙的家长,为了能够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我们根据家长的时间需要,以电访的形式进行“对话”。主要为微信、视频聊天、电话,短信等形式,“家”与 “园”双向的互动,以交流、反馈和对话为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联系进行沟通,确保家访的有效性。
三、“乐趣”亲子游戏,积极双向互动
        亲子活动参与的对象是家长与幼儿,其模式为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进行的一系列活游戏动。在家庭当中的亲子游戏活动,家长即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幼家长在与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关注到幼儿的学习发展情况,而幼儿又是父母所重视的焦点,父母与之互动的言行也是促进幼儿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家长也能很好的起到隐形指导的作用。
        在探索家园合作的模式过程中,家长被动转变为主动参与,我们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们推荐有关于自理能力学习的亲子游戏活动。“亲子穿衣比赛”——家长、幼儿比一比穿外套的快慢;“夹豆豆”——看看谁的豆豆夹得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家长会为幼儿提供儿童学习筷);“我是小帮手”——帮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来帮你扣纽扣”——帮爸爸或妈妈扣纽扣。在多种形式的亲子游戏活动中,家长根据自身孩子的发展情况以及对游戏内容的理解按自调整游戏方式进行。在与孩子愉悦游戏、开心学习的互动中,增进了亲子之间情感的互动交流;家长更直观的了解和尊重孩子;与幼儿园实现同步教育,使家长学习和领悟了科学育儿的教育方式和策略,有效的密切了家园之间关系。
四、“搭建”网络平台,信息交流新渠道
   随着当前手机信息平台的广泛应用,我们可以有更多方式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时时的互动和沟通。因此,在推动家园合作模式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网络信息平台,搭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的新渠道,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建立班级的微信群和QQ群,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也自然的融入“家”与“园”之间的联系,也增加了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2.线上“云开放”,通过班级微信、QQ群的信息传输,家长可直观了解幼儿在园日常生活学习、自我服务等情况,为家园合作交流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3.“钉钉”视频会议。以班级家长会形式,在线与家长进行沟通,直接将网络作为“家”与“园”有效融合、密切联系的快捷通道,是教育中可以加以运用的模式。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家园合作模式,促进“家”与“园”积极有效的互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与“园”的互动、合作与整合,确保教育的平衡性,才能更好地巩固、提高幼儿生活自己能力的掌握,形成自我服务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
  厦门市思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型课题——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W2020Y0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