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运算能力课堂提升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赵德智
[导读] 初中阶段是教育各个阶段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赵德智
        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        广东省 惠州市 516000

        【摘要】初中阶段是教育各个阶段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都在这个阶段体现和提升,运算素养是众多能力中的重要部分,运算素养对于数理化等理科学科的帮助显而易见,运算能力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养成好的解题思维习惯,运算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直接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的引导思路,本文就强化初中生运算素养与能力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在经历了小学阶段各个学科基础知识的接收后,到了初中阶段开始系统的接触各个学科的知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学生在步入初中阶段后,会感觉到新知识比较艰难,尤其是一些理科学科,其中又以数学学科中的运算能力为代表,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就初中数学云端能力课堂提升有效措施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运算能力;课堂提升措施

        运算能力分为先天智力因素和后天培养两个方面,其中先天智力因素实际上占据的比例很小,运算能力的差距主要是后天培养造成的,初中阶段的运算内容徒增,正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好时机,很多初中生在运算过程中存在速度慢、准确性差等问题,其出现的错误多与对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掌握与运用不好有关系。另外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时经常把数字、运算符号、性质符号抄错或漏落,以及缺乏运算的条理性、合理性、灵活性的思考,而造成人为的差错。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计算技巧的训练,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中也出现了一些便捷性教学,尤其是互动联网的发展极大的简化了一些复杂的过程,如一些繁琐的公式运算等,这实际上是科技带动教育的快速发展,但也给一些学生提供了“懒惰”的借口,计算器、电脑等电子产品,让一些学生连简单的公式运算都不爱动脑,完全依赖于电子产品,久而久之计算能力就会下降,而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教师作为课堂模式的引导者和主要负责人,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和扭转应试教育留下的陈旧观念和习惯,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形成以运算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当下需要尽快清晰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学生的运算素养能力普遍较低,学生对于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公式、定理和概念等仅仅停留在照搬模式,并不能完全的领会内涵,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固定套用公式的习惯,在涉及到实际计算数据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计算器,而并不是对题目进行思考,有没有捷径?能不能口算出来?因为理科对于运算思维有较高要求,口算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良好的提升效果,其次就是回避甚至逃避那些较为复杂的题目,做不到将题目划分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运算和解析,养成了不好的解题习惯。学生运算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外部环境影响,新课本中的内容削弱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更多的将知识点放在思维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培养上,基础的计算能力部分不多,减负带来的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影响,过多的强调方式方法和解题捷径让学生甚至部分教师走入误区,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看重与知识点的讲解和对于考试的押题,让学生陷入“嗷嗷待哺”的等待状态。

其次就是学生的内在原因,很多初中生对于知识的归纳和储备毫无方法和头绪,一股脑的记忆下来,遇见那个就用哪个,造成了知识的混乱,不利于运算能力的提升,对于知识点的概念公式也模糊不清,不能清晰准确的运用到题目中,得到错误的运算结果,同时对于数学语言不够熟练,导致对于题目不能深入理解,造成运算方向的错误,进而得到错误的结果。这些都会打消学生对于自身运算能力的自信,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运算的热情和兴趣。

二、初中数学运算能力课堂提升有效措施
        第一、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运算能力是知识点的进一步延伸和检验方式,要提升运算能力就必须打好知识基础,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运算才能得心应手,如在学习“幂的运算”课程的过程中,在以往的课堂上学生习惯于进行机械性的运算,遇到不会的就会套用知识点,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机械性,见幂次方就想用公式,对于不同底的混合运算据不知道先换成相同的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基础不理解,概念理解不深入,还不能掌握合理的运算规则造成的。
        第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一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因为运算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上的考察学生知识点的重要考量方式,也是学生所学知识点的累积和重现,但由于数学运算的枯燥特征,学生对此感到乏味无趣,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趣味内容,例如速算比赛,口算、心算等形式的小型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互相之间交流自己的运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灵活运算,达到灵活教学的目的。
        第三、提升专项运算能力的培养。针对数学学习特点,数学的学习是从简单到复杂,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积累与提升,由比较低层的解题与运算思维逐步发展成为较高层次层的运算思维。但在数学知识的内容程度上来评价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的程度,主要体现在数字与方程的转化、方程与函数的结合、几何图形的逻辑思维等方面。在学习八年级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中,当涉及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还有方程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等计算上,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x+2y=1,x-2y=m,当m取何值时,这个方程组的解中x大于1且y不小于-1?初级阶段更应该突出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向应用题方面的转化,也就是对本方程组的解;第二个阶段是运算形式复杂性的增加,解题技巧的培养,本题就是运用不等式的带入形式解题;最后一个阶段是,加强综合训练,合理选择解题方法,本题就是将不等式进行解答,举一反三。
        第四、定期创设专项课堂教学。实际上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运算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定期创设专项运算课堂的意义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学习内容的不同,将运算与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一起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所学知识点在运算中的熟悉运用,做到在运算中 巩固知识点,在运用知识点运算中提升运算能力,两个部分同步提升,直接的提升了学生的运算素养。
        【结语】当下提升初中生运算能力的策略一方面是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课堂模式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习惯培养和坚持下去的信心,运算是理科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不仅对于解题有帮助,更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理科学科的一种行为熏陶,对于初中生在今后的学业中,起到了铺垫和根基的作用。同时对于目前初中生运算能力的欠缺之处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让学生具备真正的学习运算能力。从教师教学角度,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符号意识,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结识新的符号,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中了解新运算,在挑战自我的习题中越战越勇,在潜心思过中查缺补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符号运算能力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J].科技资讯,2007,(04).
[2]喻平,连四清,武锡环.中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M].科学出版社,2011.
[3]张彩虹.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运算能力[N].甘肃经济日报,2005,(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