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德育实施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李春瑛
[导读] 在我国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提出了“立德树人

        李春瑛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平陵中心幼儿园   广东省 惠州市516820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提出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抓住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期,加强德育知识的渗透,对其未来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语言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发展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理解运用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德育教学展开了讨论,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活动;德育;教学策略
        引言:加强德育内容渗透,能够帮助幼儿在成长的关键期建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常识和行为习惯,对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社会交往等多方面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合理地利用语言活动的课程,通过主题确立、绘本故事、游戏教学、一日生活、氛围影响等途径丰富德育教学,可以有效地加强孩子们的道德意识,规范他们的在活动中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促使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设定德育主题,展开讨论课程
        主题课程的设立,能够让孩子们快速地了解到我们本节课程的目标,通过讨论、沟通、交流的方式,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语言教学课程的时候,小、中、大班教师要从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现阶段的发展现状确定合适的主题,通过有效地讨论和沟通,展开学习课程,达成理想中的教学效果,构建高质量的课程活动,激发孩子们的真实想法,提升认知水平,在教师的引导和主题的影响下,自主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德育教学的有效性[1]。
        如在展开德育主题语言课程的时候,在面对小班幼儿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刚刚接触集体环境,情绪较为不稳定,可以确定活动主题为《我能好好说》《我会控制情绪》等课程,帮助幼儿做好情绪管理工作,熟悉集体生活的氛围,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在中班的课程中,是建立规则意识的最佳时期,可以确定主题《遵守规则我最棒》《小小督察员》等,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在大班的幼儿,可以学习一些礼仪知识,如《礼仪习惯最重要》《尊重他人,换位思考》等内容,规范幼儿的行为,提升道德素养,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
        二、绘本故事教学,丰富道德常识
        绘本故事是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孩子们的能力有限,夸张的插图背景、生动形象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情节,能够快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想要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道德意识,教师可以结合绘本故事中的内容,选择一些趣味性的知识,利用讲述故事的方式,提升孩子们的意识和观念,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发挥出德育教学的优势,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2]。
        如在进行小班语言类绘本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自理能力的绘本故事,如《娜娜成长系列》《大卫系列的绘本》等,帮助小班孩子提升自理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中班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绘本故事《排队啦》《莎莉,离水远一点》《鸭子说不可以》等故事,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在大班的活动中,选择绘本故事《城里最漂亮的巨人》《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帮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爱,懂得尊重他人,在互动中渗透进德育教学,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
        三、展开语言游戏,加强观念建立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孩子们获得生活经验的主要途径。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需求设定合适的游戏,通过玩耍的方式,加强观念的建立。

在构建语言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近阶段情况展开分析,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构建一些语言类的游戏,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述、情感分析、道德理念水平,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3]。
        如在构建语言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孩子们的身上入手。如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对社区生活比较感兴趣,经常在一起讨论社区内的环境、公共设备、娱乐项目等内容,教师便可以这个为契机,展开模拟游戏活动活动,引导孩子们将班级中各个区域划分成微型社区,每一个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上的变化,激发他们的能力,在和人沟通交往的时候,学会礼貌待人,在面对一些同伴冲突的时候,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使用说教的方式展开学习,加强观念上的建立,突出德育教学的目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四、结合一日生活,渗透德育知识
        一日生活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展开依据,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契机,使用小视频、拍照的方式,对一些现象进行记录,展开一节语言讨论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进德育知识内容,加强孩子们对内容的理解,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怎样做,促使其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突出德育教学的内容,达成我们教育的目的[4]。
        如在进行语言类讨论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内容。如在盥洗环节中,有些儿童经常忘记关闭水龙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公益宣传片,向孩子们介绍水资源的珍贵,引导其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在用餐的时候,经常会有孩子出现挑食、剩饭的情况,教师为他们播放农民伯伯种植的视频,告诉他们粮食的来之不易,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生活中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达成德育教学的目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创设德育氛围,激发幼儿意识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对孩子们起到隐性教育的作用,通过周围环境的改变,在潜移默化中约束孩子们的行为,促使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成长。语言活动充满了开放性和趣味性,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内容渗透到环境中来,改善班级内部的环境,激发孩子们的意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观念,通过德育环境的构建,激发幼儿的学习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独立的学习习惯,在教育引导的作用下,自觉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成效[5]。
        如在学习语言类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背诵一些小儿歌,如“小龙头细水流,小朋友们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一搓。你不推我不挤, 文明礼貌很重要。手心手背冲干净,洗完关上水龙头。”……教师在活动中带领孩子们学习儿歌,在盥洗室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张贴在墙上,引导儿童将这些内容牢牢记在心中。不仅如此,还可以在走廊内、区域墙中、楼梯间等贴上各种我们平日学习的儿歌,利用语言活动创设德育氛围,激发孩子们的意识,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言活动中加强德育教学的知识,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和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为教师,在设计课程活动的时候,要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和想法,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渗透进德育知识,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多方面能力的均衡成长。
        参考文献
[1]蔡芳.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考试周刊,2020,{4}(77):151-152.
[2]李景.浅析“立德树人”融入幼儿园教材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4):172-173.
[3]陈佳黎.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J].幸福家庭,2020,{4}(15):49.
[4]徐静.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的新视角[J].新课程,2020,{4}(30):147.
[5]王丽萍,郝慧玲.幼儿园德育实施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20,{4}(20):194+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