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张力课堂,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吴清玲
[导读] 语文课程改革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做了明确要求,

        吴清玲
        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做了明确要求,强调了作文的重要性,倡导教师以生活化、趣味化、创新化的模式展开教学,注重学生写作时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张力课堂,满足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语文需求,解决了小学生怕写作、写作难的问题,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中发展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助力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灵感
        
        写作一直是小学语文的重难点之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常随心所欲,想到哪写到哪,再加上部分学生素材积累较少,进而导致作文的逻辑思维较差,作文言之无物。夯实学生的作文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能力,助力因材施教的顺利开展[1]。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很弱,如果不加以指导,他们在写作时很容易退缩,对写作不感兴趣,也不积极获取写作素材,缺少写作动机。另外,阅读范围窄,因此写作范围相对狭窄,思维相对有限,并且在写作过程中掌握的素材较少,因此写作水平较低。小学生通常读的书较少,所以不知道如何表达主题,写作时感到迷茫,没有方向,也没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大多数按照老师的指示写作,内容是相同的,所写的东西没有特征,无法写作更好的作文[2]。
        二、完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贴合生活,作文素材趣味化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生活化教学”等教育理念,倡导教师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去开展教学。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他们通常游走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中,因年龄尚小而无法独自出游,所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较为生活化。教师开展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记录下生活中打动自己的日常趣事,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事物不断延伸,从细微处延伸想象,将生活小事想象为趣味十足、惊天动地的大事,培育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趣味性和质量,助力作文素材的生活化、趣味化。
        如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往操场、田径道、花坛等,引导学生抬头看、低头看,给予他们5分钟时间,寻找能一瞬间吸引他们眼球的事物。时间到,学生们纷纷表示“云很有特色”、“盆栽开得很美”、“操场很干净”、“有一窝蚂蚁”等等。这时教师再可引导学生从细微之处延伸想象,将刚刚所看到的事物发挥想象。学生表示“天上的云好像奔腾的马,它们现在肯定在被孙悟空追着跑”、“盆栽开得很美,它们晚上有一场花界比美大赛”、“操场很干净,是因为垃圾成精了,他们喜欢待在自己的垃圾桶家里”等等。学生想象完毕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记录下自己想象的事物,将这些趣味的事物摘录到“作文素材本”中,促使作文素材也能更为动人、有趣。学生记录下素材后在写作时不再面临无从下手的困局,学生的作文素材贴合生活,促使作文也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实现了写作的趣味化和愉悦化。
        (二)课内阅读,问题中驱动想象
        语文课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素材库。学生基于课内阅读发挥想象能力,其最基础的一点是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同的理解最终形成不一样的文章。

为此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结合给定的人物、景象和故事等,通过问题来驱动学生发挥想象能力,鼓励学生用改写、续写、仿写的形式将想象内容组织、表达出来,助力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育与发展。
        以《彩色的梦》为例,这是一篇童谣,教师即可引导学生阅读后,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充分发挥想象。如教师可问:“你们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都梦到了什么呢?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中,学生们会开始回忆自己做的梦,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讲出来,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最后问学生的梦想是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而写出一篇作文,教师即可选取2-3篇优秀作文,激励学生多加思考、多加想象,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培育。
        (三)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创造力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学生课外阅读量做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同样是学生输入知识、汲取灵感的主要渠道。小学课外阅读中丰富的素材库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创新思维、激发想象,在改写、续写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以小学生常看的《中国神话故事大全》为例,该故事中有常见的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教师即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神话故事,并能结合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在改写、创编中形成属于学生的神话故事。教师可给予学生1-2晚的时间,部分学生在研读神话故事后,创编了“嫦娥相亲”、“夸父睡觉”、“精卫有了妹妹后”等小故事,这些故事汇集了小学生的奇思妙想,充分激发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体验自然日常,培养写作技能
        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善于捕捉生活精彩镜头,学生写起作文时才能更加深刻,才能描写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趣味十足。为此教师即可引导学生体验自然日常,感受大自然,体味自然日常。在学生体会自然日常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确定观察目标,在明确观察目标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观察事物的具体变化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撰写相关自然主题时就能更加具体、条理更为清楚、描写更加细节准确等。
        比如在学习完《找春天》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春天有什么变化。学生们根据课文能说出“草绿花红,泉水解冻”,但是更为具体的描绘却没有,单调的几个词写起来并不能让人有深刻印象。为此学生即可在上学放学期间,仔细观察路边的行道树和花坛野草,这些草最初是枯黄色,随后地里密密麻麻生长出露头的小草;树干上也有小的新芽刚刚冒出头。春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在观察时也要循序渐进地描写,从现象到本质、从表及里等去观察,去体会,进而学生在描写与春相关主题作文时,也能更加生动更为具体,作文更为言之有物。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倾吐真情。只有真实感悟过后,学生的作文才能情感真挚、言之有物,同时,点燃张力课堂,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林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神州,2020,(02).
        [2]薛雅英.论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