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桂章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横坑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523413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全面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可以说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究,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是带领学生记忆了知识点,但是学生并没有了解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无法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在此背景下,教师就要积极构建小学数学“品质课堂”,开展一系列多元化、丰富化的教学活动,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带领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 品质课堂 有效构建 策略分析
引言: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地,“品质课堂”的构建就要依托于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学生能力提升出发,才能有效构建小学数学“品质课堂”,切实有效的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一、小学数学“品质课堂”特点分析
(一)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品质课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国新课程改革也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带领学生背诵记忆数学知识。在有效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能够学会学习,能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转变课堂主导地位,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充足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其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乐学的高效课堂
一直以来学生都应当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每一堂课程中学生都应当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只有如此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才能以乐观的态度去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享受于数学学习时,学生数学思维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够以发散的思维去思考问题,面对一些重难点内容,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真正构建小学数学“品质课堂”。
(三)多元评价的和谐课堂
在很多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多以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好坏,选用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品质课堂”的构建,必然是尊重每一位学生,选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不再将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第一标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拥有学习的自信心。
二、构建小学数学“品质课堂”策略探究
(一)尊重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人为”与“为人”可以称之为教育的本质特征,最终教育目标为“成人”教。小学数学不仅仅是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样简单,而是要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致力于打造快乐、和谐、自由的课堂,使得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为了更好的打造小学数学“品质课堂”,差异化教学要从内容差异、问题差异与评价差异三个方面入手。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与数学问题,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指定不同的评价策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获得成长。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分数、百分数”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数学教学情景。
教师拿出了一本有270页的故事书,现在知道小明用了四天的时候,读了这本书1/3的量,想问一问同学们,小明还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将这本书读完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做分层要求,学习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自己寻找一种方法进行解答,中等学生需要找到两种解答问题的方法,优秀的学生需要找到三种解决方法。当同学们完成任务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收获。
(二)合作学习,探寻知识形成过程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品质课堂的构建就需要教师的正确的课堂引导。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小组中学生能够相互分享想法,共同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的去探寻更多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计算五边形内角和”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在小组当中同学们纷纷能够想到将五边形划分成其他的图形,在进行计算。只见小组内的同学各有各的想法,每位同学绘制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将其分成了五个三角形,并且计算五边形内角和为180°X5=900°。这时小组内另一位同学就说肯定是错误的,你的三角形有的内角很明显是重合的,这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将五边形划分成了三个互不重合的三角形,计算出来五边形内角和是540°。先前计算错误的同学也算出来,原来自己有两个三角形内角和是重合的,减去之后也是540°。这样一来,借助学生自己的力量就计算出来了,在此之后同学们还能自主总结出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同学们在此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究,使得同学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打造了高品质的课堂教学过程。
(三)借助信息技术,唤活学习动力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思维活跃,愿意尝试学习一切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是小学阶段学生又受到年龄的影响,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学生不能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这就直接制约了小学数学“品质课堂”的构建。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强大功能刺激学生感官器官,从多角度学习看待数学问题,使其拥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圆的认识”相关知识内容时,学生内心常常会伴随畏难情绪,这是因为“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多,其中涉及到圆周率给学生计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切实有效的打造品质课堂,帮助学生缓解内心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丰富的数学教学情景。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了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骑行大赛视频。裁判熊伯伯准备了许多不同形状的车轮自行车,请同学们帮参赛小动物们选择车轮,每位同学可以选择一个车轮形状,并且期待小动物的比赛结果。有的同学选择了三角形车轮,有的同学选择了五边形车轮,有的同学选择了圆形的车轮。在熊伯伯的一声枪响之下,骑行比赛正式开始,只见小猴子和小黑羊分别骑着三角形与五边形车轮寸步难行,行动十分的缓慢;小兔子则骑着圆形车轮平稳的冲过了终点。最后熊伯伯带领小动物们分析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同学们观看视频十分的认真,很快就理解了圆的相关特征,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我再带领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内容,就会更加的高效,学生内心也不会存在畏难情绪,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若想有效构建小学数学“品质课堂”,就要注重日常课堂教学细节,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认可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致力于带给学生最佳的数学学习感受。
参考文献:
[1]陈卓.互联网资源在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建设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论坛,2021(02):25-27.
[2]程明喜.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4):66-70.
[3]雷晶,靖国平.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7,40(05):19-22.
[4]周淑红,王玉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03):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