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运安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中学 广东省 惠州市 516123
摘要
随着新课改“综合素养”理念的提出,各学科均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不断改良教学方法,数学作为初中的必修学科,一直以来因知识点繁多、内容抽象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大难关。旧有的数学教学方法中,强调解题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无形间提升了数学的学习难度,也背离了新课改的要求。阶梯循环教学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引入新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提升了教学效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阶梯循环教学的优势,接下来结合课堂实践,探讨分析了阶梯循环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希望能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阶梯循环教学;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引言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大潮下,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内容单调无趣、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等问题逐渐得以凸现,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改良这些弊端,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进步是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阶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案,有效改良了这一弊端,使得学生循序渐进,不知不觉间实现了数学能力的全方面提升。出色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一、阶梯循环教学的优势
1、体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作为一项系统性学科,初中数学的内容都是相互联系,共同依存的。新课改后,综合考查多个知识点的试题日益增加,想要出色应对这样的题目,关键在于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但旧有的教学方法人为的将知识割裂,极其不利于综合思维的养成。阶梯循环教学着眼于知识间的联系,采取以旧知识学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接触某一新知识点时带领学生回忆与之联系的其他知识点,对知识点展开循环的讲解。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在锻炼数学思维的同时实现了深度学习。
2、加深学生的理解
旧有的数学教学中,各知识点相互独立,学生学习完某一知识点后,经过一些练习,立即会转到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每个知识点只能短时间讲解涉及,学生理解不深,也难以形成牢固的记忆,经常出现感觉在课堂上掌握了知识,面对试题时不知所措的状况。在阶梯循环教学模式中,借由之前学过的旧知识引出新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了旧知识的复习,数学知识会随着不断循环累积,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循环练习,加深了知识的记忆力,形成了温故而知新的理解模式,切实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3、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
旧有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一手承办了全部的教学方案和练习内容,学生只能单一接受教师输出的知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同时,面对着扑面而来的新型知识,学生只能重新学习认知,学习意愿难以得到激发。在阶梯循环教学理念下,学生可以借助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感悟数学知识,同时新知识借助旧知识的复习引入,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面对已经学过的内容也放下了心中的防备,提升了学习意愿。
二、阶梯循环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阶梯循环教学中,“阶梯”和“循环”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其中,“阶梯”指教学设置的层次性,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而“循环”体现在对单一知识点以不同方式讲解刺激,借助课堂内容的丰富变化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的全环节渗透这种思想。
1、环环相接,巧妙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接下来学习过程中学习意愿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在实际课堂上,应当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形成知识链条,并针对教学重点,借助问题将其引入知识链条当中,降低新知识点的学习难度,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时,需要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证明方法,并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就可以从前一节学到的勾股定理入手,向学生提问,鼓励其思考勾股定理的基本定义和赵爽的证明方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求知的兴趣也被点燃。
2、逐步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阶梯循环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自然不会主动回顾旧有知识,借助旧知识循环学习实现新知识的认知这一教学目标更加无从谈起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借助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深入探究,确保学生在整节课中都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借此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十三章《轴对称》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形成轴对称图形的意识,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系统,利用作图软件画出一些多边形,并以其中一条边为对称轴,反转成为一个新的图形,这样生动的变化立即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全神贯注的注意教师的一举一动。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画出两个互为轴对称的图形,鼓励学生利用坐标系探寻其中的关系。
3、层层深入,促进掌握
数学学习中,运算是学生感到最难的地方。想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不仅需要对定理、定义、公式等有着牢固记忆,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层次化的练习内容,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使学生在循环中打牢旧基础,攀登新阶梯,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
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19.2《一次函数》中用一次函数解不等式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如下的阶梯练习:(1)判断某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2)利用坐标系描绘其中一次函数的图像,(3)求解一次函数的等式方程,并在坐标系中表示,(4)借助坐标系探寻一次函数的不等式方程。这样的练习内容中,(1)是对一次函数定义的复习;(2)是一次函数同图像的结合;(3)是一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内容相互连接,逐渐递进,层层上升,在巩固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引出了新知识的练习,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注重思维,螺旋提升
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和提升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任务。面对长期在应试教育压力下的初中生,提升其思维能力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坚持阶梯循环理念,设置具有层次性、梯度性的探究任务,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思维螺旋上升。
例如学习《勾股定理》一节时,除了教材中给出的赵爽方法外,历史上还存在着多样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借助图示探寻其它的证明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
三、总结
阶梯循环教学由旧知识入手,实现新知识的引出和学习,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有效的弥补了旧有数学教学的不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是,阶梯循环教学法也并非能解决初中数学教学的所有困难,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教师应当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阶梯循环教学法的实施方案,使得阶梯循环教学法发挥出最大功效,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回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金梅.初中数学阶梯循环教学应用分析[J].年轻人,2019(10):116.
[2]石爱芳.阶梯循环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8(07):86.
[3]孙达.阶梯循环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J].名师在线,2017(2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