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智
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 广东省 惠州市 516000
摘要: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强化知识探究的主动性,使其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通过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意识。本文探讨了多元教学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路径,旨在帮助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强化其学习效果,优化其参与数学知识探究活动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多元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引言:多元教学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为更好地开展多元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组织小组合作,明确主体地位
当下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帮助初中生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探索新的数学知识[1]。为更好地突出其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引导其积极进行思考,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困惑。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为其提供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和表达想法的平台,使其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明确自身主体地位。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讲解为例,在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方法。为提升各小组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教师可以在开展讨论之前提出,完成小组讨论后,会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意识,还可以使其主动思考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并与同伴共同组织讲解相关知识点的语言。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其对本课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其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提升。
二、丰富课堂活动,激发探索热情
想要更好地激发初中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必须保持其对课堂活动的期待感和新鲜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形式丰富的课堂活动,帮助其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2]。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动手实践、学生参与探究、师生角色互换等形式丰富课堂活动。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为例,在讲解相关知识前,教师可以请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并请其标明三角形各边的长度。为做到“与众不同”,学生会争取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画出的作品”为“教学资源”,与其共同探索“三角形的边”相关内容,并利用其标注的三角形各边长度,探索出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从而更加系统地梳理本课知识内容。此类课堂活动,可以更好地调动初中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完成习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还要引导其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化应用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章节教学为例,教材中“阅读与思考”模块讲解了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没有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细致讲解。
很多初中生都缺乏自主阅读的习惯,且在中考的压力下,更乐于将时间应用于习题练习中,很少会真正分析文字中的内涵,导致多数初中生都无法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存在应用意识不足的问题[3]。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为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本模块的文字内容,挖掘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引导其共同分析“生活中的刀具变钝”、“推土机轮子上的履带又宽又长”、“充满气体的气球能够用脚踩爆”等生活常见现象中涉及到的数学原理。长期下来,学生会主动强化观察生活、利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四、开展分层教学,保障学习效果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都有所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要注意开展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学习目标,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应任务。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基础较好、兴趣较强的学生布置相对较难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其尝试通过不同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帮助其感受到解题的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其积极为同学提供帮助,在为同学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进行引导时,教师要为其布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引导其打好数学基础,逐渐向更高的学习目标努力。而在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时,教师要是适当降低目标要求,帮助其理解数学概念,并能够通过简单的练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使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数学知识的探究,并获取成功的学习体验。
五、开展赏识教育,培养学习信心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多数初中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哪,从而降低学好相关知识的信心。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注重开展赏识教育,帮助其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多样性。常见的表扬话语,如“很好”、“学习态度很认真”、“近期进步较大”等,很难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在对其表示肯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多样的语言,如在观看学生练习答案后,可以表示:“解题思路很清晰,能为同学们讲解一下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并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同时,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也可以使其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对自己的能力表示认可。
六、合理运用网络,养成探究习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培养初中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希望其可以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更好地帮助其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其合理运用网络探索学习资源,既可以加深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其掌握更多自主探究的渠道,并在积累课外知识的同时,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利用网络查找与新课相关的课件、习题、历史故事等,从而帮助其在课前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并在课上提出自主探究过程中的困惑,需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为提升学生网络利用效率,教师还可以为其分享数学学习的网站,使其能够快速获取网络学习资源,防止其因自主探究效率不高而失去利用网络学习的热情。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积极运用多元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小组合作、丰富课堂活动、开展赏识教育等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数学思维、探究意识与学习习惯等综合素养,优化其学习效果,使其能够更好地吸收教师讲解的知识,并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与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童传红,阮征,卫德彬,侯守定.云平台数字资源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4):22-25.
[2]贺玉亮.初中数学深度教学重在触及本质、引领思维[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35-37.
[3]吴国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37(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