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李明开
[导读] 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明开
        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94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计算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观察运算规律,利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本文分析了学生计算能力对于他们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培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思考
        
        计算能力对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计算的教学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从简单的口算、心算,到后来的笔算、四则运算,计算的形式和内容逐渐变得复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过程和方法,推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形成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能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计算能力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是学习计算知识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整数以及进行简单的计算,学生需要将计算的方法理解透彻,快速得到问题和答案,以锻炼数学计算能力。同时,数学计算学习难度逐步提升,后期学生会逐渐接触到分数、小数以及四则运算等,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打下牢固的计算基础[1]。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对于今后的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计算能力是所有理科学习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数与计算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形成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提升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提升计算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高质量的训练。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计算法则、计算公式以及运算符号关系等知识进行透彻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要想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提升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2]。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运用丰富的教育形式,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带动学生掌握各种技巧和计算方式。游戏教学作为一种趣味性较高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以及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好的帮助,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加强知识储备,提升计算能力。
        例如,在《乘法计算》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青蛙游戏,教师先起头,“一只青蛙一张嘴”,接着学生回答“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然后为下一个同学确定青蛙的数量“三只青蛙”,以此类推,将青蛙数量控制在1到9的范围内,看哪个同学接得又快又准确,若学生出现停顿或者错误,则需要接受一定的惩罚。通过这样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乘法计算,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数字敏感度,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简化计算难度,提升计算效率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主要是因为在计算过程中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不能利用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繁杂的计算过程中,只能应用基础的解题方法,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计算的难度,影响了学生计算效率和正确率[3]。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式,寻找简便的预算发放,让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实践探究发现简便的预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保证计算的精确率,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对计算内容进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利用简便方法快速的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生发现规律,而不是简单的将简便方法传授给学生,只有学生通过思考寻找的数学规律,学生的积累才会牢固。在加减法运算中,学生学会了a-b-c=a-(b+c),在除法计算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a÷b÷c=a÷(b×c)等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利用简便方法,将复杂的计算过程简化,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记过的精确度。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计算应用能力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计算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数学计算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计算练习中[4]。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数学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提升学能力,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利用计算能力和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计算应用能力的提升[5]。
        例如,在进行《简单方程》学习中,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情景向学生提问,“一根棒棒糖6毛,小明买了三根棒棒糖,向店主支付了5元,那么店主应该找小明多少钱呢?”利用这种生活化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在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先进行单位的换算,将元和毛换算为同一单位,然后来解决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利用数学计算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法则和计算规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计算训练,激发学生潜能
        对小学生而言,要提升其计算能力,需要加强计算训练,避免其养成不好的计算习惯,规范书写步骤,认真的对待数学计算。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计算,培养学生动手计算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计算训练时,可以采用竞赛活动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心和好胜心,从而激发学生的运算潜能,利用小学生乐于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计算训练,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十分钟时间举行口算练习竞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口算练习比赛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依次派出学生进行答题,学生回答错误,即立即淘汰,一直循环,直到小组所有的人淘汰作为结束。通过将口算练习转化为口算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术能力,帮助自己的小组获得胜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和正确率,利用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加强计算训练,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提升计算能力,同时综合素养也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思维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立军.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思考[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410.
[2]马秀萍. 关于农村低段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8(46):86.
[3]李虎龙. 关于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 考试周刊,2020(16):67-68.
[4]刘文胜.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6(1):57-58.
[5]张顺斌. 关注练习设计培养运算能力——关于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设计的尝试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19(66):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