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曾菁
[导读] 信息化是一种管理思维,尤其是在当前的数字化社会中

        曾菁
        廉江市图书馆  广东省 湛江市  524400
        摘要:信息化是一种管理思维,尤其是在当前的数字化社会中,只有将信息技术彻底融入到图书管理系统,分析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做好图书的检索和分类。才能在当前的潮流中,顺应时代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深信息技术应用用,开展馆员信息培训工作,引入复合型人才,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计算机通信网络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许多传统的领域不断地发生变革。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基地,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一方面,需要向社会大众宣传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在市场环境下创收盈利。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的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研究人员表示应当在图书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图书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结合图书馆管理现状,以及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精准分析并定位读者需求,做好图书服务工作的必然举措
        我国人口非常多,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都不相同,并且每个个体的物质条件、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阅读的需求也会发生差异。在这样的条件下,图书馆如何正确分析和确定读者的阅读需求,充分满足不同读者群体新的阅读需求,这是当前图书管理人员正在考虑的问题。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图书服务管理中,可以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一步收集有针对性地优化数字图书采购,以及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运作,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此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将改善图书馆服务的模式和内容,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为图书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内容。
(二)转变图书馆服务模式,增强图书馆服务主动性、科学性
        一些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比较被动,读者难以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例如,筛选图书的时间比较长,极大影响了阅读体验。并且导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难以建立起有效互动的渠道。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中的数据处理技术可以促进图书馆服务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提高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利用效率。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从纸质阅读向信息化的转变,扩大图书馆资源,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科学性。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主要问题
(一)大数据应用层次较低
        相较西方的发达国家,国内图书馆的建设起步比较晚,信息技术应用层次比较浅,还有很多图书馆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为此图书管理的运营,而图书分类和图书搜索所花费的资源巨大,导致了很多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较低。此外,一些图书馆还没有将信息处理技术引入数字图书的主题建设领域,公众在研究、阅读等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二)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分析不足,难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目前,许多图书馆在读者需求分析上没有应用到大数据技术,导致了阅读需求分析不足,导致图书馆的采购工作以及服务工作难以开展。一是目前有的图书馆缺少可以利用的数据基础,难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具体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二是有的图书馆借阅证、读者证还未完成电子化。难以精准记录读者的借阅信息和阅读情况。三是有的图书馆社会调查频次较少,没有深入了解读者群众的需求,没有重视电子问卷、访谈等社会调查工具的应用,难以准确评估读者的阅读需求。


(三)复合型人才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已经有一些图书馆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图书馆的信息化系统难以和实际的工作需求进行结合,无法为图书馆创造更多的收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很多图书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具体的认识,缺乏先进的理念,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图书馆人才培训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专业的课程都是图书管理的知识,缺乏图书信息化建设的教学知识。另一方面,当前图书馆内部的培训模式比较落后,许多地区的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存在脱节的情况。图书馆员对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知识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强化对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
        首先,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管理领域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于图书馆内珍藏的图书提取关键词分析,并自动对书籍进行分类。其次,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建立相应的数字图书馆主题栏目,满足读者系统化的需求。比如,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图书类型进行细分后,可以将关联度较高的图书分类为主题之一,当读者只需要找到其中一本书时,其他相关的图书馆资料就会自动出现,降低了读者的搜索难度。
(二)充分收集读者信息,进行准确分析和定位
        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在阅读信息上做好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一是图书馆管理人员收集好相应的数据信息,对于读者阅读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收集。一方面,图书馆需要进一步推动阅读信息数字化、读者通行证和借阅证电子化,准确收集线下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兴趣的种类。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数据库,提高图书管理和图书馆服务的准确性。在社会上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是当图书馆掌握了读者相关的阅读信息后,就可以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对于阅读信息进行数据化统计,并形成可视化的表格聂荣,了解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然后根据数据表格进行图书采购。另外图书馆可以利用这种数据分析的结果,为读者提供自动提交图书馆推荐的服务内容。即读者只需要输入相关信息,就会自动出现与读者阅读偏好相关的书籍,从而进一步增强读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第三,如果图书馆有多余的经费,还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读者档案的管理上,使读者的阅读更加个性化。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图书管信息化建设改革创新
        图书馆只有培养馆员的信息素养以及专业能力,才能将图书馆的信息化功能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当中。第一,图书馆要改善图书馆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增加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及信息化建设相对应的教育内容,开设系统的教育课程,提高图书馆馆员对多种数字信息技术的认识。第二,图书馆要坚持理论训练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利用实践模拟、实践教育、案例说明等加强图书馆馆员的实践能力。第三,图书馆可以聘请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对图书管理员进行教育,建立复合的人才团队。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现代文化机构建设的重要环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难题。本人认为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应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特点,并结合馆内的资源以及读者的阅读需求,开展相应的信息化业务,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经营能力,同时开展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工作,促进馆员掌握先进的技术,使图书馆在信息化的社会,成为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刘文锋.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思考[J].中国化工贸易,2017,9(020):137.
[2]曲蕴,杨佳,李妍.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趋势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5, 34(1).
[3]杨国栋."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的问题及策略[J].山西档案, 2017, 000(004):129-131.
[4]杜乐.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工作拓展思考[J].科技风,2018,000(009):140-140.
[5]杭传荣.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工作拓展思考[J]. 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12):104-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