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转
阳江市江城第十四小学 广东省 阳江市 529500
摘要:一直以来,德育工作都是十分关键的一项工作,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成长,与此同时,在现如今的教育领域中,幸福教育也受到了愈来愈多的注重。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班主任务必要改变自己的道德教育方式,并且应当创建出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学习环境,这会对提高小学生自身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效用,有助于小学生在今后发展。基于此,下文就围绕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施办法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幸福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
基于实际现状来看,一部分小学班主任被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在管理中过于重视学生考试分数,忽略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这对于学生而言十分不益。因此,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怎样为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也成为了热度极高的话题,小学班主任在其中作为重要的力量,在开展德育工作期间能够对学生影响很大,为了更好的进行德育工作,就需要将这项工作与幸福教育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一、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通过整合以往的经验,能够察觉到在小学开展幸福教育与德育教育都是有着非常积极作用,对于小学生能够形成十分良好的影响,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提供动力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逐渐也将二者慢慢地融合,在德育教育中也开始开展幸福教育。详细来说,其中的必要性展现在如下方面:对于班主任来说,有益于自己与学生更好地交流,形成亲密联系,促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继而增加自己的幸福感,随着自身感到幸福,也会更加主动地进行德育工作,更加容易的培养学生幸福感,创建出优质的教育气氛,推动学生更加认同班主任;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进一步帮助自己高效完成学习,协助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创建正确人生观念,点燃学习兴致,增强在学习上的自信心,产生学习动力,最终体会到幸福感。
二、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科学的评价学生
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而言,班主任在其中展现的效用十分显著,在德育工作中往往需要班主任对小学生展开一定的评价,并且这些评价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通常还要让家长知道,这样才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在以往的德育评价期间,班主任采用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很多时候只是将成绩当作是重点评价标准,如果学生成绩好,则其得到的评价也会高,反之,他们得到的评级也就差一点。这样的模式难以让小学生体悟到幸福感,在幸福教育理念中,这种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也是错误的,因此班主任在评价的时候要从小学生的整体着手,全方面予以评价。在评价学生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将学习作为唯一标准。班主任是最熟悉学生状况的人,所以就要关注他们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班级中,小明的成绩比较一般,但是他的学习态度极好,也希望提升自身成绩,并且他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经常协助其他学生打扫卫生,针对于这名同学,班主任在德育评价中,要结合他的各个方面能力进行总体性评价,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对自己非常了解,如此一来,他们才会有更多地幸福感,继而可以在无形中增强德育教育的成效。
(二)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班级是一个整体,而班级之中的各方面氛围的好与坏,可以在一定层面上较为直接地就对小学生的德育情况以及幸福感形成影响,为此,班主任需要设置出合理的班规,并且引领小学生严格遵守,逐渐形成自觉性。
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应当发现班级中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仔细研究每一位学生在班级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继而激发学生们的自主能动性,也可以轮流地让同学们体验班级的每个职务,让他们起到道德榜样示范作用,用学生来带动学生,同时班主任做好引导工作,这样就可以创建良好的德育教育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小学生就能够感到幸福[1]。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还需要善于使用信息技术来创造班级中的良好德育氛围,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为小学生搜集爱国、守法系列电影或短片,接下来通过电教设施给学生播放,营造良好德育气氛。在观看完之后,指引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后感,或者也可以进行绘画创作,然后班主任使用家校沟通平台将学生的文字和绘画创作发送到家长群中,让家长一起鉴赏学生的作品,促使学生家长也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并且学生也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幸福感。
(三)通过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
对于德育工作而言,班主任对小学生的误解,或者是不信任,都会致使学生无法在接受德育教育期间体悟到幸福感。实际上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因此通常都会有“向师性”,班主任是他们理想目标,也是公平的代表,他们十分期望得到班主任的照顾、理解。若是班主任缺乏理解力和爱心,就会无法热情地提供指导与帮助,还有一些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期间会公开批评学生,这样就会让小学生对班主任感到失望,对德育课堂失望,严重甚至会与团体分离,此时再谈幸福教育,也无异于是纸上谈兵[2]。为此,班主任需要在实行德育工作期间,通过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以便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班主任的关心,这样才可以感觉到幸福。例如,在班级中,有一位学生上课时的学习状态不好。针对于此,班主任与这位同学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通过交流察觉到,他父母在外地打工,平时对他关心不到位,致使其出现逆反心理。在进行了详细了解之后,班主任把相关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在班级中更加关注他,平时多鼓励他、表扬他、给他信心。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学习态度变得端正,德育素养也有所提高,成绩明显进步,能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并且也喜欢班集体的生活,感受到幸福。可见,通过用爱心感化学生,是幸福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加以实施的有效手段。
(四)引导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感受幸福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举行一些德育活动,然后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协作,最终在提升自身德育素养的同时,也能够体悟到幸福感。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与德育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去设计一些小组或同桌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活动,在良性的互动、互助中,让小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带来的幸福,增强其对集体的认可,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贡献出自己力量,推动德育教育的深化。例如,班主任可以组成学习互助小组,然后让学生们通过组内的团结互助,共同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并且也懂得帮助他人的乐趣,此时就可以培育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高尚的思想情操,同时在自己或者组内同伴获取进步之后,学生们也会感受到幸福,也实现了幸福教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以及思维都处于一种发展的阶段,不论是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培育和引导空间,通过德育教育就能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应该着重加强学生的道德、品格培育。然而,从当前来看小学班主任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有些时候仍旧是不尽人如意,为此在教育中如何借助有效方法与策略提高德育教育成效,真正达到幸福教育的目的也是属于班主任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可见,探讨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施办法十分必要,上文针对这部分内容做出了切实论述,期望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靖文.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67-168.
[2]王保生.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