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时代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李佳颖
[导读] 各个阶段的人身上都存在着各个阶段独有的特性

        李佳颖
        茂名市福华小学  广东省 茂名市  525000
        摘要:各个阶段的人身上都存在着各个阶段独有的特性,并且个体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小学生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是基础教育的起始台阶,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好奇心强烈的特点,在道德观念尚不完全的基础之上,又及其容易受到互联网之内不良信息的影响,所以除了基本文化学科的教育之外,还应该着重注意学生的德育问题。现如今我国已然进入了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社会、新时代,日常生活当中也早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因此也为小学生的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教育形式和教学环境。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和接受新鲜知识的能力较强,加之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导致小学生也成为了互联网应用的主流群体之一,如果能通过互联网的趣味性和强大的资源库来对小学生德育教育进行技术上的支持,那么就能很大程度的为教师带来教学上的便利,也能够更加有效的帮助小学生培育出正确道德概念的雏形。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正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们此时仿佛是一张张白纸,几乎没有什么成形的道德概念,心智的发育尚也不够成熟,而对于人或事物的判断方式也就是单纯的靠个人喜好,所以这个时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对于德育问题进行重点教育,这样才能为小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健全的人格[1]。那么除了日常生活中在家长的教育下,产生基础的道德心理之外,其余的就需要在学校由老师进行规范的加以引导。本文将从网络时代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优势和弊端为切入点,围绕其产生的影响和后续策略进行粗略的探析。
一、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意义
        在了解并掌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之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育的决策,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现代社会,人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和学习的领域日益扩大,在不断的沟通和了解中,维护各方面利益和秩序的正是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正是维护社会架构,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奠基石。所以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从根源上改善社会现状,抵消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信息为小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类个体在漫长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开始,且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处于一个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烈而又完全没有自主意识的阶段[2]。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在道德观念培养的过程中,对小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此阶段他们会依照就近的人或物作为参照来进行模仿和学习,也就是说此时及其容易被周围长辈、同班同学、授课教师等人的言行举止所影响[3]。而这个时期的小学生相比起教师或长辈,似乎更愿意去和同期的同学、朋友进行交流、学习和玩耍,所以教师可以从这方面作为切入点,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以激励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从而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二、网络时代为小学德育教育带来的优势
        网络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教育工作迈向先进的现代化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育也已经不太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目前社会正处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新社会、新时代,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无疑是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4]。古时的求学历程艰辛而条件局限,但现在人们却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这便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和优势。有关德育教育的内容包含了多向的需求,最好能够从多个方面帮助、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建立良好健全的人格,而正是因为互联网之内的教育资源繁多且趣味性较高,相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能够非常有效的通过网络为学生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5]。


三、网络时代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带来的弊端
        凡是都必然有着两面性,一件新鲜事物在带来好处之余,肯定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互联网作为一个多渠道、多方向的信息结合体,除了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外,同时也是一个存在着未知性和危险性的奶酪陷阱,牵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来到了相对难以进展的阶段[6]。首先,这个时候的学生们正是处于一个好奇心旺盛、求知欲望强烈的探索时期,一切未知的新鲜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像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同样也正是因为互联网的资源繁多,就使得小学生们会更加的沉溺其中,更有甚者可能会成为所谓的网瘾少年;其次,网络环境也是处处充满了未知,除了有积极向上的优秀资源以外,同样充斥着暴力、低俗和其他不健康的负能量,而对于判断能力尚不完整小学生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比较强烈的冲击;最后,爱玩是此阶段学生的特点,热爱交友、喜欢打游戏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由于互联网存在着一定的虚拟性,所以我们不能确保在网络另一端的人道德观念是否健全、行为品格是否优良,所以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也绝对不容小觑。
四、网络时代有效融入小学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通过网络与学生拉近距离
        基于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建立成形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各种行为都有着无法预料的特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们在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去熟悉互联网,融入网络时代,通过学生喜爱的互联网来拉近距离。同时,授教老师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新兴文化有所了解,这样就能够很大几率的改善和学生之间的“代沟问题”,能与学生建立起更多的共同话题。
(二)在恰当的时期适当辅以引导
        应该在正确的时间加以适当的引导。因为此时的学生非常容易就会产生严重的反叛心理,如果教师过度的去干涉,就会促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破碎从而拉远与学生的距离,可能会让学生更加沉迷网络。
(二)搭建校园网络架构
        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在校内搭建一个存在众多板块的校园网络,比如可以分为学习板块、娱乐版块和论坛交流板块等,而大的板块例如学习板块之下又可以分为各个学科的拓展教学,娱乐板块之下可以包含影音或益智休闲的小游戏。这样就能很大程度的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相对安全的互联网环境,杜绝网络的未知性为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德育教学
          利用互联网络强大的资源库,制作或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富含教育意义的动画小短片、充满哲学意义的相关影片等,从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能让学生更好的去接纳,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寓教于乐。
(四)划分小组展开讨论
        授课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划分小组之后,布置德育相关的命题讨论,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进行整合,然后展开讨论,并在后续的课堂讨论上发表不同的意见。这种方式能够比较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收集资料和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明白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可以让学生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思考,这样对于他们认知力或者判断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但在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汲取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互联网的危险性,通过多种方法为学生打造安全、优良的网络学习环境,这样可以更加有力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赖翼伏. 网络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渗透路径[J]. 魅力中国,2020(51):379.
[2]林碧琼. 网络时代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分析[J]. 读与写,2017,14(5):30-39,41.
[3]蒋永景. 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514-5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