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探析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柯美容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柯美容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第十小学   广东省 阳江市 5295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学的重要基础之一,社会和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力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小学生的德育素质和综合素也更加重视。因此,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加强小学生的学科知识,也应该要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思想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特点为基础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其次,小学班主任也要加强对幸福教育理念的重视和理解,结合幸福教育理念的相关内容和标准,对德育教育展开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全面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实际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关键词:幸福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探究策略
        
        前言: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重视和理解,充分明确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同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特点,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其次,也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得小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也要做好小学生的引导工作,加强幸福教育理念的贯彻,结合现代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规划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把幸福教育理念和德育教育工作充分融合,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幸福教育的意义和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幸福教育作为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把学生的幸福感受作为教育基础,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得到相应的幸福感,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幸福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幸福教育的重要价值。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幸福教育,使得小学生可以拥有快乐的童年以及美好的校园生活,从而给小学生在今后健康成长和发展以及德育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相关的德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德育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老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掌握,及时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展开相应的幸福教育[1]。同时,在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时,老师也可以对学生有更加准确和科学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对德育工作的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二、德育工作与幸福教育结合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幸福理念可以有效指导老师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选择,全面体现出幸福教育的中心思想,并以幸福理念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实现班主任个人教育和观念的提升。同时,幸福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从而使得整体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达成有效的共识,树立更加正确的生活观念,互相尊重和信任,全面落实幸福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

最后,老师应该结合幸福教育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个人需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推动幸福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幸福,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用更加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关爱学生,使得学生的幸福感不断的叠加,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主动融入到班级大集体中,提高学生的归属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了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之中,全面提高整体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幸福教育下小学德育工作提升的策略
        1、开展合理的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强对教育方式的创新和优化,结合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积极有效的赏识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自身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于一些学科内容和观念理解不够彻底,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不高。同时,部分学生受到性格的影响,过于内向,不能积极主动的融入班级大集体之中,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对学习缺少兴趣,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就必须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信心。比如,针对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老师就应该加强对其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主动参与相应的教学活动,改变学生的内向性,并让其主动和其他学生多交流沟通,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其自信心。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老师也可以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当学生完成目标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夸奖和鼓励,让学生电脑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和喜悦[2]。最后,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一样的赏识教育,学习成绩较好的,老师应该指导其戒骄戒躁,不断提升自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进行不断的鼓励和帮助,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高整体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开展相应的德育主题班会
        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表达,同时老师也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实践,让学生在参与具体的事务过程中感受到幸福教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通过自身的努力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使得学生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比如老师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的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以友善为主题的相应视频。视频中讲述的是主人公由于家庭困难,每天上学时所带的饭盒都是空的,当同学在发现了以后,善良同学并没有嘲笑主人公,而是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一小部分放在主人公的空饭盒里,主人公在发现之后也不揭穿,而是幸福的吃着同学所分享的食物。通过简短视频的播放,老师可以让学生展开相应的讨论,面对有困难的同学或人,自己应该怎么做?在对有困难的人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之后,自己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学生结合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相应的讨论和交流.可以明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3]。同时自身必须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利用自身的友善行为使得自己和别人都可以收获满满的幸福感。通过直观的视频播放,使得学生可以明白友善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要使得学生明白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全面提高整体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以幸福教育理念为基础下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和综合素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优化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德育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的应用赏识教育和相关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构建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同时也可以全面落实幸福教育理念下德育工作的实施和开展,为小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敏敏.向着阳光,追逐幸福——浅谈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融入[J].新课程,2020(09):204.
        [2]王成桂.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8-19.
        [3]王靖文.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6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