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陈洁敏
[导读] 在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

        陈洁敏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肇庆市526344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学校对于小学生的文化课以及德育教育有了很大的重视以及改进。但在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方面仍然需要加强,即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贯彻十四五规划中的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加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教育实践的活动,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健康成长与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心结合起来,推动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教育;德育实效性
        
        引言: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时刻。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学生在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并结合多种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班干部的带头作用,让同学们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意识,提升对道德品质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修养,促进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德育教育的基础
        老师和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德、智、体、美、和劳动是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可以看出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居于首位。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鼓励以及表扬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成绩的过分关注会使得部分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很容易忽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树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困难重重,总体来看是弊大于利的。因此,小学教师可以进行幸福教育,通过运用德育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观精神。
        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例如,要想让学生懂得礼貌,就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多用“谢谢”或者说“请”的话,让学生从小就有谦虚礼貌的种子。从长远来看,言传身教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然地被感染,从而慢慢学会礼貌的用法,使德育教学的幸福教育目标得以实现[1]。
        二、通过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由于小学生对老师有强烈的崇拜情感,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这是好的方面,因此需要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结合实际行动,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作用,让他们走进课堂。通过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意识,严格要求自己的各方面行为,促进道德教育的开展。例如,在教学上,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养,要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秀的教学能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还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是发现教室地板不干净、不整齐,有垃圾的话,可以用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的行为给学生做示范,采取实际行动进行教学,让他们理解时刻保持教室整洁的作用以及方法[1]。
        班主任应该时刻关心班里的实际情况,对于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主动关心、问候,其他同学看到班主任的行为后也会主动帮助,形成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通过班主任的行为示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道德意识,促进他们从各个方面向班主任学习,并最终通过模仿班主任的行为将这些行为内在化。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面对的是具有不同德育教养的学生,其中部分学生有较好的的道德品质,对于这部分学生要主动鼓励表扬,激发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通过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的道德行为树立一个好榜样,让他们成为班里的道德模范。在同学中这种行为受表扬的影响下,班里的其他同学也会崇拜这些学生,自己也想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自觉注意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例如,树立好榜样时,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颁发一定的证书和奖品,评选出“优秀学习标兵”、文明行为标兵”、“优秀道德标兵”等等,刺激学生的道德行为向好的方面发展[2]。
         三、注重德育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应该以言行示范或者实际奖励的教育方式为主,这种教育容易让他们理解并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鼓励他们的行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行为是正确的,在生活和学习中把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成行为习惯。而为了从班主任那里得到更多的奖励,学生们会尽量避免不好的行为方式,从而提高自律能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在德育激励的应用中,班主任也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当学生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如帮助弱势学生、捡钱、主动打扫卫生等,可以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并获得班主任的表扬;而当他们看到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就应该主动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达到道德培养的目的[2]。
        四、通过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面对的是有不同个性的学生,他们的道德品质养成也不一样。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因材施教,从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出发,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教育。有些学生的道德水平较差,经常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进行简单粗暴的惩罚和说教,要积极与他们沟通,缩短与他们的内心距离,让他们愿意与班主任交谈。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当班主任指出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时,便于学生虚心纠正,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对于道德水平高、行为习惯好的学生,班主任不仅要肯定他们的行为,并且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整体提升德育工作效率[2]。
        在小学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完成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建立,让学生构建良好的行为准则。而在学校外,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行为理念,让学生在公益活动中通过发现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并进行一定的帮助,让学生深刻理解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学校为此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公益社团,通过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公益活动,真正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除此之外,在学校中,学生作为公益人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公益活动帮助的对象,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在各种教育手段中,榜样引导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在开展各种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无论是个人的行为还是思想境界的提升,通过表扬、示范都能给他人带来引导和学习的作用。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通过在校园树立一个榜样的方式,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学习模仿,进而提高德育质量。而在校园树立模范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大力的校园宣传和网络平台宣传,让学生和家长都深刻感受到模范学生的重要作用,从而构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结语
        在开展班级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律能力,促进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榜样,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他们道德修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枢练.新时代下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20(02):94.
        [2]张玉婕.新时代下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