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导入艺术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刁旖薇
[导读] 小学美术是培养小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及促进小学生拥有积极向上心理的重要学科

        刁旖薇
        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  广东省 惠州市 516001
        摘要:小学美术是培养小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及促进小学生拥有积极向上心理的重要学科,虽然小学美术在教育教学中并未同语文、数学成为学生的必修学科,但是其对学生成长具有的重要作用已经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小学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并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实施课堂导入教学法,通过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学习本节课美术知识的欲望,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培养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课堂导入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是利用课堂导入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思维全部集中于知识中,并积极思考教师教学中提出的各类问题,实现学生准确理解及深刻记忆知识点的教学目的[1]。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应实施课堂导入教学法,原因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将注意力持续集中于课堂中,而要实现学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于课堂这一目标,需要教师站在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角度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喜好及特点设计课堂导入方案,可实现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积极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欲望。
        一、小学美术实施课堂导入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实施课堂导入教学法的目的是实现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并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在认真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快速理解与掌握美术知识。美术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教学法时,应遵循如下原则:首先,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课堂导入教学法实施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只有课堂导入的内容受到学生喜爱才能发挥出作用[2]。因此,美术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先分析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喜好,根据掌握的全面信息设计课堂导入,可保证设计出的课堂导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并发挥出课堂导入教学法具有的作用。其次,遵循针对性原则。不同年龄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思维能力方面等都具有较大的差异化,美术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教学法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所在年级进行设计,保证设计出的课堂导入能够满足这一年龄段及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针对性教学目的[3]。最后,遵循趣味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能够集中于一件事物中、能够积极地展开行为进行活动,与学生的兴趣喜好密切相关。可以说,小学生展开的一切思想与行为都是因小学生内心产生了兴趣而产生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遵循趣味性原则,让趣味性的导入方案激发出小学生的兴趣,进而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二、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挖掘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形式化教学。由于小学美术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即使存在学期考核的措施也未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产生影响,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并未注重学生美术艺术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出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喜爱,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并未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及教师形式教学,应用的教学方法反复性使用或者单一化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未有效激发出来,未能积极投入学习中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效果。三是教学中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各学科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小学美术教学的学生主体也是学生,应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并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进而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知识的目标,但是实际中却未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课堂导入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一)采取互动探讨模式实现有效的课堂导入
        小学生拥有的特点中存在着爱表现自己的现象,美术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可采取互动探讨课堂导入模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可以利用表扬学生的过程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原因是小学生还存在着喜爱受到教师表扬的情绪,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优越感。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数字变变变》一课时,将0-9十个数字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卡通模式展示给学生。同时,让学生思考这十个数字的外形都像什么呢?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可以在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积极思考十个数字的外形。教师可以先主动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能够给小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小学生可以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并在学生回答时要表扬学生想象的很棒,会对学生产生鼓励作用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此时,课堂学习氛围也有效地营造出来,会对班级内所有学生都会产生感染力,进而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探讨活动中,为后续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游戏课堂导入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游戏教学法属于老生常谈了,原因是此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美术教学中也同样采用了这一方法。在设计课堂导入仍然采用这一模式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游戏的热爱程度要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因此,美术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积极应用游戏教学法,但是要创新游戏教学法,保证新鲜的游戏模式能够最大化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小树快快长》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出游戏课堂导入模式,并利用小学生具有的好胜心理实施比赛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由小组内每位学生到台前黑板上绘画“小树”。在绘画之前,每组学生不需要经过探讨绘画的内容,而是由每位学生绘画时自由发挥,后一人绘画要在前一人基础上开展,在最后一人完成绘画后进行评比。评比中则由所有学生与教师作为评委,评分最多的小组为胜利小组。通过这样的比赛游戏模式,可以激发出学生参与积极性,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绘画能力、灵活绘画能力,并且为本节课后续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采取故事课堂导入模式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除了喜爱游戏外还喜欢听故事,美术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根据本节课要传授的知识创编成小故事,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述,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有效引入后续知识的学习中。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蚂蚁搬家》一课时,教师在创设故事时可以同样以这一节课的标题为故事标题。教师在设计故事时应围绕“冒险”进行设计,因为小学生对冒险类的故事较为喜爱,并且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情绪,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然后,教师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应采取“声情并茂”的讲述方式,可以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述中感受到真实场景,进而实现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完全集中于故事中、跟随故事跌宕起伏,实现故事课堂导入教学法的目的。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可实施课堂导入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积极投入学习中,教师在应用时需要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而发挥出课堂导入的作用实现教育目标,并促进学生美术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邓丽丽.小学美术课堂导入初探[J].读写算.2021,{4}(04):179-180.
        [2]杨天牧.小学美术课堂导入环节的探索[J].学园.2020,13(22):101-102.
        [3]吴雪钦.探析小学美术课堂之导课艺术[J].教师.2020,{4}(10):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