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涛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110136
摘要:当前阶段,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各行业方兴未艾,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也得以持续发展。但是,如今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其中,这体现在不同学校专业水平不均衡和缺乏特色等方面。想要获得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更加关注这些问题,并结合具体实况积极转变和改革体育教育模式,并有效拓展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以期最终可以成功形成较为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可以为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进而更好的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趋势
前言: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为有关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一门学科。并且此学科立足运动人体科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开展体育教育活动,然后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探究,进而提供一定有效的指导。对于体育教学训练学科而言,其教育目标为培养体育运动训练有关素质高的人才,其同我国体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鉴于此,一些学校均在进一步强化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改革,并强化国际间的有效沟通,实现教学科学性的持续提升,所以,研究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具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了解其特点和现状,做好教学经验的整合,最后可以对此学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有效把握。
1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特点
体育教育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分支,属于体育教育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在体育教育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自身集合了教学学科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特点,为一门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所以,我们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特点分析,找到学科中的问题,掌握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中的问题
2.1学校体育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在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中,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同学校在体育专业教学水平方面的不平衡。究其原因,是我国逐步实施的扩招政策,使得一些学校在努力拓展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同时,忽视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具体实际情况。盲目的达到扩充专业的效果,却缺乏具体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最终导致有关专业缺乏实质的内涵和专业底蕴。在此实际发展状况下,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形式并不理想。所以,这种扩招建立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现实意义十分匮乏,同学科未来发展趋势脱离。
2.2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教学模式太过机械化
因高效对于教育训练学科教学的创新性不足,加之高校扩招,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也有众多的学生数量,为此,使得教师忙于学生教育培训,没有充足的时间创新学科的教学方式,此外,因教师有较大的教学压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应用机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此种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对此学科的学科热情和兴趣,进而也无法充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鉴于此,一方面,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科要加强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该学科教师力量的投入,以此将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中的机械化训练教学问题进行有效改善。
2.3体育教育训练学科课程设置创新性不足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发展,对体育教育训练的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也出现了变化。高校传统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培养的人才已不能满足如今高校体育竞赛对人才需求。目前,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科课程创新性不足,如上所述,如今我国体育教育培训学科设置较为饱和,假若各学校对此门学科的创新课程设置缺乏重视,会使得培育出来的人才有相似的能力,从而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压力,不利于为我国体育事业建设提供合格人才。所以,高校可从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内外两个方面着手,积极学习其他学科和体育的专业知识,并将其纳入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并创新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课程设置。
3我国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发展趋势及策略
3.1更好服务高校竞技体育发展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发展同我国有关体育行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且在我国体育行业发展中,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合格的专业教育人才和体育人才,且体育行业的发展刺激了我国体育人才需求的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所以,未来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发展的一个主要且大的发展其实就是更好的服务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工作,从而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强专业的人才。
与此同时,当我国2008年完成奥运会后,我国国家和社会对体育行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且我国也提出了体育强国的目标,所以,在此大的社会环境下,我国体育教育训练专业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我国公民身体素质的提升,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不再只是培养运动员,更倾向于为竞技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服务,其自身教育训练学科的服务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所以,在建设体育教育训练专业时,加强对竞技运动员训练模式的探索,研究重点应相应转移,从而更好地适应我国体育行业发展的需要和我国体育教育学科需求的变化。
3.2推动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综合性发展
现如今,我国国民不断提升了对体育训练的关注度,并随着我国提出了迈入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方针,使得我国体育教育训练专业服务功能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所以,体育教育训练专业不再只是为我国体育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和强专业的体育人才,更需要重视探索运动员培养模式,维系就需要我国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在实际建设中强化对其综合性内容建设。体育教育训练专业作为一门有非常强交叉性的学科,需要针对我国体育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对相应的内容持续丰富和扩充,使其同我国体育行业发展趋势更加适应。且因其自身有很强的自然醒与社会性的综合性学科特点,所以,需进一步丰富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外部综合内容。加强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在其他相关学科内容的交叉丰富,进而实现专业综合实力的持续提高。然而,在实际建设中的应用需要保持自身相对的学科独立性,同其他学科交叉丰富并非是泯灭此专业特点。虽然我国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发展时间相对较长,然而,与其他外部学科相比,其建设时间还不长,所以,在实际发展中需其他学科的理论支持,然而,依旧要确保自身学科独立性和自身学科特点。
3.3创新体育教育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我国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建设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较为固话,所以,为了更好推动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发展,则应将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进而使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发展提供创新机遇。故此,有关高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转变传统教育模式,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并可有效提高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也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其也同我国全民健身理念得以有效融合。此外,体育相关学科的教学不应局限于一个球类,还应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帮助学生学习,从而丰富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内容,为本专业未来发展开创新机遇,从而使本专业未来发展拥有全新的动力和活力。
3.4体育教育训练学应保持自身学科特色
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其整体教学素质,更有助于对高素质体育教育训练人才的培养,但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为一门强专业性的学科,为此,在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借鉴和吸收时,需要确保自身学科的学科特色。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科而言,在对专项人才进行培养时,第一步就是要强化对学生体育训练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其他学科和其他体育专业知识为辅助教学内容,突出本学科特色,防止被其他学科内容蚕食,以培养具有专业学科素质的体育教育训练人才。
结束语:
总之,在今后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发展中,应严格按照我国体育战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拓展和完善实际的学科任务和内容,以实现自身学科体系的持续优化,促进内外学科的紧密兼容。除此之外,要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独立性进行严格把握,并把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特殊性贯穿于学科具体项目中,以期可以从本质上将运动员们专业运动技能进行提高,最终更好的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敏,张之扬.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5):41-42.
[2]岳威.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2):116-117.
[3]余绍.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