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陈娟
[导读] 现代社会中,物质精神文化非常丰富,审美被广泛重视

        陈娟
        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211200
        摘要:现代社会中,物质精神文化非常丰富,审美被广泛重视,但是,红色美学作为爱国主义在艺术中的体现,被推到了角落。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接受的文化是复杂的,但对自己文化的理解却越来越浅显。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入红色美学文化,让学生最后可以回归本国文化,进而更好的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了紧要任务。
        关键词:红色文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用

        前言:教育主要是培养人才,事实上为一类文化活动,文化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因各类内外因素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与低于特征相符合的思想观念及生活习惯。而想要集成文化发展,其锁链就是孩童,通过教育孩童推进文化发展,小学意味着孩子成为学生,注重学习知识,建立正确的思维意识。红色美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意识的关键构成部分。中国是新时期中国人形成的一种共同体形式概念,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红色美学文化引导中国人树立爱国意识和不屈不挠精神,如今,人们对艺术美的追求更加普遍。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艺术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还存在矛盾和不足,从学生教育的角度看,美术教育中要把红色美学与小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
        1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实践形成的革命物质与精神。(刘建秀,2012)红色文化的载体形态可以分为物质载体和文学载体,其中,物质载体是指一些革命活动遗址或纪念场所。而文学载体则表现为红歌、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和诗歌书刊等。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则是指革命先烈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如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坚定的理想信念、追求真理等。2019 年的国庆节期间各大媒体甚至提前一月余进行强烈宣传抗战时期的主旋律。
        2“红色美术”概念的提出
        “红色美术”是“红色文化”概念的分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经历过无数次洗礼留存下来的宝贵的优良革命传统、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优秀美术作品在国际上的展出和表演都见证者我国不断积累的红色美术资源素材,衍生出了红色美术文化中独特的红色元素。
        3“红色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价值
        对于当今学校针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不尽理想的状态,探索红色美术的创新教学思路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对革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教导、引领和影响的作用,学生在实践中会逐渐唤起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也会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成年生活,对整体提高我国公民的红色文化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途径与探索
        4.1造型表现
        在美术教材《敌后方木刻》课例中,学生通过了解连环画的构图方式,创作出一段革命历史故事的漫画。
        在美术教学中,造型这一环,对于塑造教材课题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了解时代背景及革命故事,并选择能触动自己的革命事迹进行描绘。在绘制过程中,学生必须在脑海中构建革命先烈的形象、动态、性格特征、着装甚至配饰和环境背景。这一系列的想象和动手过程在一步步地加深学生们对于革命时代的感受,并对革命先烈的事迹印象更为深刻。绘画让学生的思考得到了呈现。
        4.2欣赏评述
        既能够在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又可以明确每组作品运用了哪些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就是在考察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此教学途径设立的目的是让学生加强认知美术作品的独特之处,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探索美术作品表达的意义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八女投江》这幅红色美术文化作品是王盛烈所作,绘画手法是中国画的形式。作品展现了东北抗日女战士在江边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的场面,这幅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是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又如《狼牙山五壮士》是詹建军创作的红色美术文化作品,作品内容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战友与群众进行转移而被敌人包围的五位战士,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英勇跳崖的故事。这幅美术作品中展现了五位英雄跳崖一瞬间的场景,给人极强的代入感,对观看者造成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大的。
        老师通过赏析红色美术文化作品应该能发现,红色美术文化作品不仅展现了美术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做出的奉献,更体现了他们的赤子之情,这份情感对中小学学生的触动是非常大的,因此,将红色美术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4.3自主绘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着力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学方法和师资结构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艺术老师自身能力和教学方法往往决定学生学习成果。教师首要是专业对口,培养自身职业认同感,对自身课程有研究,积极参与美术教学培训,增加自身专业素质。教师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讲究师生间得到相互尊重,共同学习。教师不仅应注重理论知识还应该通过红色美学文化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将红色文化融入美术作品鉴赏和自主绘画方向中让孩子共鸣作品的内涵和精神,促进课程更好地完成。通过自我认知、学生讨论、教师补充来使学生认识到红色美学文化。
        如高剑父与陈树人、潘达微合作创办的《时事画报》,这个画报中的作品就是典型的红色美术文化作品,画报中的作品通过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宣传革命主张、揭露清朝政府的黑暗面,学生可进行自主绘画,自主学习红色美学文化是当前学生学习的一个方向。美的背后不仅仅是和平,还有战争有鲜血。学生主动了解红色美学文化,了解中国历史,加深学生对国家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可促进学生正确的意识的形成。
        4.4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可以说一项全面的美术创作活动,重视对学生事物探索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且主动探索。综合探究领域的意义在于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美术学科造型、设计、鉴赏这三个层面的全面研究,通过综合的探索实践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美术知识与技能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非常大的作用,但由于综合探索课程相对复杂,课程任务多,学生的程度不同,进行起来较为艰难。
        苏教版六年级教材《看新闻画新闻》课例,学生通过收集过去的报刊杂志和当下最近的新闻,对新闻进行分析,分享,并将自己选择的新闻画出来或制作出来,对学生的研究能力也有很大提升。目前了解到的各版本中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探索课题暂时还没有,正在等待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开发。
        4.5与表演结合的美术课堂分析
        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性。教师在组织开展红色文化表演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有助于小学生年龄段的成长中需要的共情能力的提升,戏剧是结合美术、音乐、文学、舞蹈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将戏剧融合美术课堂可以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学生的作品也能得到更鲜活的表达。教师在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可以将表演艺术融入综合探索的环节中,实现艺术门类间的渗透。当今美术正积极与其他媒介合作,实现综合艺术,我们小学一线美育也可以适当的有其他学科的融入课程,创建新的综合探索,使我们的美术教学不孤立,能让学生融会贯通,积极探寻教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而且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新的教学课程。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过抗战时期《一个苹果》的故事,结合美术课程《开国大典》,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讲述故事,绘画故事之后表演故事,通过演绎可以让学生对红色文化体会更加深刻。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小学艺术教育中,红松美学文化作为一类有引领性的文化,其需要从小开始。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价值教育理念,将其融入到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中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文化,树立正确的小学生三观,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及时代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随着红色美学文化的有效融合,对当前和今后的小学美术教育均发挥着关键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龙佳.湘潭初中美术课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7.
        [2]王松.论“红色美术文化”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途径[J].贵州教育,2011(1):29-32.
        [3]周国琴,吴继金.红色美术文化是爱国主义的教育资源[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9(1):67-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