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国
岳阳市华夏学校 湖南省 岳阳市 414000
摘要:本文对于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展开了论述,首先分析了历史故事的种类,指出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知识以及加深记忆,并探讨了历史故事的教学应用原则,最后提出了历史故事在课前导入、重点讲解、总结、课尾等环节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教学策略
历史学科是初中教育重要的学科,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而历史考卷的答题非常严格,极容易丢分。因此,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记忆的方式,来进一步加深知识点的巩固[1]。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学生逐渐开始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融入了一些历史故事,丰富课堂的内容,是有助于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态度的。教师通过故事贯穿历史知识体系,不仅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够提升历史课堂的质量。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作用
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历史故事浩瀚磅礴,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战争历史,成语典故,人物传记。尤其在我华夏文明漫长历史中,许多伟人对于民族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认识和铭记,伟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传记是历史的组成部分,成语典故也是历史课上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战争是历史课堂上生动的案例[2]。因此在历史课堂上,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不仅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历史作为历史真实事件的载体,不仅能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背景下感受到历史岁月的痕迹,还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历史教学活动参与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选取历史故事的原则
(一)还原历史事件原则
还原历史原则指的是在课堂上融入历史故事,所选的故事必须与某一历史事件接近或契合,而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有根据,而不是一些虚假的故事或夸大历史事实。通过引用历史,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必须考虑到历史故事的用处,若刚好有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直接使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若没有相关的历史故事,避免为了讲故事而运用故事,显得生硬,也影响课堂效率。
(二)教学内容针对原则
从历史的课程安排时间来看,历史教学时间有限。也就意味着历史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在课堂上引用的历史故事也就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迅速了解课程的主要困难所在。因此,教师不仅要准备白天学习的材料,还可以在空闲的时间收集历史故事。例如:在讲授《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向学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既能够看到秦始皇的功绩,同时也要看到暴政给人民带来的生活苦难。
(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以古鉴今”,历史的重大事件可以给当代人告诫和警示。可以引领当代人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另外中学生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利用历史故事告诫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引入立木为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认识到维护信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环节
(一)历史故事导入,吸引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课堂的氛围。在历史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既可以是帮助学生温习旧识,也可以是给学生补充新知,还能够营造课堂趣味。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教学的媒介,使学生轻松自由地理解和感知历史,并成功地从中吸取历史的教训。
比如在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在课前教学环节时,教师就指导学生围绕着课堂的内容收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在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开展“讲故事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所收集的历史故事。有的学生说“邯郸学步”,有的学生说“孟母三迁”。整个历史课堂趣味性十足,并且本人根据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引入本课的探讨主题,学生在进入学习时,丝毫没有陌生感。
(二)历史故事提问,强化重点
中学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历史故事在学生学习历史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迅速掌握历史知识,以及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中学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从讲故事开始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将历史故事作为承载历史知识问题的重要手段。并着重于有效提问方式,使学生在对故事问题的分析中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如教学“黄海海战”的内容时,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在教学时就利用了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提问。首先历史老师为学生讲述邓世昌的故事,学生从故事背景和内容中直接体会到了当时北洋舰队腹背受敌的形势,并且也能够感受舰队人员以及邓世昌捍卫国家尊严的爱国情怀。因此针对故事的内容,提出了相应的问题。
问题1:总结黄海海战会失败的原因?
问题2:邓世昌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上述的问题内容将历史史实和故事人物进行联系,学生需要利用好课本的内容,同时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是对于课堂文本知识的思考和应用,同时也将德育的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合到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格。
(三)历史故事融入,梳理重点
每节历史课,都会有对应的重难点内容。因此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来深化课堂的重难点教学,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的记忆。 既可以培养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性,又可以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深入思考,同时通过故事的背景让他们直接了解历史事件,以便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各个阶段的过程,在教学时,可以各个阶段(金田起义、全盛时期、由盛转衰、最终失败)通过故事的方式进行阐述,学生在分析和了解故事的过程中,既能够了解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这些人物的功绩以及性格特点,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平天国的性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这种授课方式既能够掌握课堂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四)历史故事结尾,埋下伏笔
为了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后还能够深化思考课堂教学内容。因此课堂总结阶段,需要对于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历史老师可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借助历史故事向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对于历史问题进行反思,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复习课堂中的知识点,同时也促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展开更深入的探究。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在课后就可以引入三顾茅庐的故事,通过三顾茅庐进一步丰富课堂的内容,并以此提出相应的问题。问题1:简单阐述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问题2:刘备为什么请诸葛亮下山?由故事延伸问题,问题内容串联着历史课堂的知识。将历史故事应用于课尾,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于作业的抵触,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对于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历史故事可以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故事表现出的社会现象,体会故事人物情感和精神。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秦仁刚.浅议历史故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25).
[2]宋雅倩.历史故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7(30).
[3]刘攀.历史故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2):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