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茹轩
陕西师范大学 710100
【摘要】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其中新疆地区维族的民族音乐舞蹈因为其独特的音艺术风格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对于新疆维族的民族音乐舞蹈风格作品创作的创新尝试也不曾停歇。如“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等维族古典音乐及民间歌谣,形式多样,节奏欢快;“赛乃姆”、“多朗舞”等维族舞蹈种类繁多,风格明显,动作韵律深情灵动。运用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同眼神传情达意。本文以舞蹈作品《古扎丽古丽》为例,通过对作品中的乐器使用、作曲技法、节奏旋律、舞蹈动作、舞蹈韵律等多维度的具体分析,来阐述维族舞蹈作品中的维族音乐元素特征。
【关键词】民族 音乐 舞蹈 维族 元素
一、维族音乐舞蹈风格特征
(一)维族传统音乐特点
维族传统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吐鲁番维吾尔民歌、伊犁维吾尔民歌等。主要作品有传统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乐器制作精细,按其结构和演奏方式,有弹弦、拉弦、吹奏、打击乐器等数十种。在维吾尔族音乐史上,驰名中外的维吾尔族传统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部维吾尔民族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了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诗歌、舞蹈乐曲和即兴乐曲等三百四十多首,流传于南北疆各地。我们发现,在维族音乐当中,旋律明朗,热情奔放,情绪饱满激越,节奏多切分浮点,体现了维吾尔族音乐独特的节奏旋律与乐感。
(二)维族舞蹈风格特点
维族民族民间舞蹈继承了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的文化传统,并吸收了古代西域乐舞的精华,形式多样,在维族音乐节奏、鼓点、情绪、旋律、调式以及文化的相互作用影响下,其舞蹈风格独特是用身体各部分的动作与面部表情配合。
在节奏上,多用切分音附点节秦和弱拍上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腕头的挑脚步的三步一抬中的后踢步都是弱拍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在体态上,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这一体态的形成是经由维吾尔族的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汗的规范而形成的。在情感表达上,维吾尔族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有代表性。还要加上动脖子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风格独特是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与面部表情配合,并结合维族音乐的热情奔放,节奏的切分快慢,进行感情交流,形成维族舞蹈热情大方、灵动细腻的风格特点。
二、维族舞蹈作品分析
(一)显著的地域风情
《古扎丽古丽》,如果要严格算起来的话, 是属于赛乃姆系列的。它是一个群体舞蹈 , 背景音乐是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 所改编的, 主要的特点是身体的每个部位,从头 、肩 、 腰、臂再到脚趾等每个部位都有动作 , 而各有其特色,并且全身配合起来并能在节奏上做很好的把握。维族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我们就群舞 《古扎丽古丽》 里她可以看出 , 首先舞者无沦从月民饰上还是从妆容上都带有很明显的维 吾尔族所特有的民族特色 , 特别是一举手一投 足之间以及整个舞蹈 的音乐 搭配 , 确实完完全全的体现出了强烈的维族特色 , 而且《古扎丽古丽》本身也作为维族经典舞蹈而存在,两者本身就是互相紧密联系的。
(二)独特的体态与律动特色
维族舞蹈着重强调体态、节奏、动律 、腰功与旋转。维族舞蹈体态要求挺胸抬头、立腰拔背、高傲而不浮夸。
和各个民族舞蹈一样具有舞蹈审美要求和身体舒服的情感宣泄。维族舞蹈第一、康巴尔汗的规范要求促成了维族舞蹈体态要求的规范化 。另一方面 ,维族舞蹈稍微肢体动作加上从眉眼中流露出来的晴感也是对舞蹈体态要求的更进一步完善,为此凸显出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风格。
群舞《古扎丽古丽 》这个作品,舞者身姿从头至脚有细致的表现 , 从体态上,身体姿态挺拔、膝部微颤而不窜 ,眼神羞魅 ,都沿用了传统维族舞蹈的体态特征 。这种表演风格使用 “ 赛乃姆 ” 的 表演风格特点 。
。
三、舞蹈作品中音乐元素分析
(一)作品中音乐的曲调旋律
“赛乃姆”赛乃姆的音乐曲调比较优美、节奏鲜明。在演唱时,歌曲可以增减 , 主要是因为“赛乃姆 ”的音乐是由数量不同的歌曲所组成 ,一般歌曲的顷序不能够颠倒,音乐必须与节奏紧密配合在一起 , 并与舞者的情绪的起伏相适应。比如《古扎丽古丽》就是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背景音乐,朗朗上口,一往情深,弦乐器有艾捷克、扬琴;吹奏笛子有唢呐、笛子等使旋律流畅优美,音色明亮,歌舞的气氛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二)作品中音乐的节奏与力量
作品中《古扎丽古丽》除了有很多的民族乐器伴奏之外,还有手鼓的乐器使用,以突出鼓点切分、附点为主要特点。并发现其中的手鼓在很多重要音节和舞蹈动作的衔接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无一不表现了《古扎丽古丽》其强烈的民族色彩。而且其中所用的手鼓 ,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喜欢的器之一,并誉为乐队中的“灵魂 ”,节奏的强拍发“冬”音,弱拍发“答”音。可以用左手八度低音,来制造“冬”的重音效果,中低声区的三度或双音或和弦来表现“答”的弱拍位音色。强弱律动并不是传统的“强弱”或“强弱、次强弱”,要抓住强拍的位置,并予以突出。有时可以把“答”位置音,处理为休止符,尤其是在最热烈的部分,这样会带有新疆舞蹈动作戛然而止的特点。
结论
维族音乐舞蹈艺术注重舞蹈动作与音乐的配合,我们发现其不仅表演上面特色明显 , 而且整个流程也是流畅: 背景音乐的伴奏也是独具特色 ,旋律流畅优美,音色明亮,歌舞的气氛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虽然节奏比较缓慢 ,在符点节奏和弱拍处经常进行强奏的艺术处理用来进行突出古扎丽古丽本身的风韵与民族特色我们还看到 , 舞蹈里不仅身体各个部位都有动作 ,特别是动脖子、弹指头以及翻腕子等动作 , 也让舞蹈本身趣味十足,也展现出极为欢快的神情和气氛来。总之维族舞蹈离不开独特魅力的维族音乐,在热情奔放,明朗活泼、节奏风格多变的维族音乐情感氛围烘托下,维族舞姿才得以展现其矫健柔美,刚柔并进,灵巧活泼的维吾尔族舞姿,用细腻深沉,富有情感的舞蹈肢体语汇,展示出维吾尔族人民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散发着其独有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建 ,孙龙奎《维族舞蹈生成一瞥》北京舞蹈学院报 2014
【2】李季莲《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中的舞蹈艺术》新疆艺术学院2007
【3】刘学杰《乐舞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3
【4】肖婷 《新疆民歌及新建风格歌曲的音乐特征》 沈阳音乐学院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