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引入游戏活动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袁超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

        袁超
        东莞市虎门镇东方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体育教师将篮球教学导入教学中,但大多数教师依旧采取较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篮球教学,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动作要领。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篮球的兴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篮球教学中,使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篮球技能,从而优化篮球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游戏活动;策略
        引言:篮球运动在一些欧美国家比较流行,从小学到大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篮球训练体系,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体能、力量、爆发力、平衡能力、弹跳能力等。但在我国,篮球只是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课节安排较少,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篮球运动的乐趣。而小学高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篮球运动的优势,将其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增加篮球教学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体会篮球运动魅力,培养篮球运动兴趣,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单一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学科作为非考试科目,常常被语数外三科所占用,更别提篮球教学,课节少之又少。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篮球动作的准确度和规范度要求过高,学生从固化的篮球教学模式中体会不到学习篮球的乐趣,从而失去学习篮球的兴趣和自主性[1]。
        2.教学内容单一
        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运动技巧,比如,持球、拍球、投球、带球跑等,内容十分单一,学生只能通过反复的练习增加对篮球的熟悉度,增加对动作的熟悉度。导致学生的篮球学习变成一种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会对篮球运动产生厌恶的心理。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1.激发篮球运动兴趣
        小学高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运动能力,但是依旧存在爱玩爱闹的特点,容易对新奇事物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反复枯燥的篮球动作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在篮球教学中导入游戏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将篮球运动培养成爱好。
        2.提升智力水平
        篮球运动不仅是一项锻炼体能的运动项目,因为这是一项两队博弈的运动,需要考虑比赛策略,所以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学生在运动技巧和作战方法上的思维也可以用在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促进智力水平的全面提高[2]。
3.培养团队意识
        如今中国家庭中许多独生子女,加上家长的过分溺爱,许多学生都缺乏分享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甚至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而篮球游戏一般是团体性游戏,改变以往单打独斗式的练球方式,采用合作的方式熟悉篮球操作技巧。在篮球比赛中也是一样,需要队员之间的配合与默契,可以在篮球游戏中,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为团体赢得胜利。篮球游戏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团体活动的魅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也可以获得更好地游戏体验感。


        三、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应用游戏活动的策略分析
        1.科学设计游戏环节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对篮球的掌握水平都是不同的,想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篮球游戏,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做好记录。也应该定期进行身体素质的测评活动,通过体育测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师在设计体育测试的时候,应该落实分层教学法,设计出难度等级不同、考核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测试活动,使教师能够通过这个测试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项重要标准。比如,对于篮球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控球能力、手指灵活度、身体平衡能力、弹跳能力等进行细致的考核。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之后,教师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篮球游戏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心情起伏变化和行为举止,对于情绪低落,参与兴致不高涨的学生应该进行积极引导,如果较多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考虑更换其他游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愿进行合理调整。
2.开展团体性篮球游戏
        篮球是一项团体性活动,需要多个队员进行配合,拥有默契的防守和进攻才能取得胜利,篮球运动也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合理分为几个5人小组,每两个五人小组结为对抗小组,进行定点投篮比赛。守方成员需要根据投篮学生的篮球水平和身体素质制定针对性的防守方案,并且与队友实现默契配合。攻方成员需要结合守方队员的身体素质与防守习惯制定投篮计划,在进攻过程中,分工明确,有人负责传球,有人负责抢篮板,有人负责拦截等。只有队员间实现有效配合,才能在篮球游戏中取得胜利。在团体性篮球游戏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也可以有效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3.开展活动性游戏
        培养学生的球感是篮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小学体育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不仅不会培养出球感,甚至会对篮球产生厌烦之感。所以教师可以将球感培养渗透到篮球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球感。比如,在进行转球、拍球、定点投球等篮球训练时,可以播放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鼓励学生根据节奏完成规范动作,在音乐的节奏中感知篮球运动的节奏感,明确篮球运动的顺序与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圆圈,随着紧张的音乐,进行传球接力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也可以有效培养球感。
        4.开展竞技性游戏
        体育离不开竞技,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篮球游戏与竞技比赛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合理分为几个四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参与定点投篮比赛,每个人有十次定点投篮的机会,最后小组四人合计投球数最多的小组获胜。在比赛前,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互帮互助,篮球运动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主动帮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定点投篮技巧。最后,在比赛中获胜的小组,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对于比赛态度较为消极或者成绩过于落后的小组,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比如,20个蹲起或者仰卧起坐等,使学生明白集体的意义。并且,教师需要对比赛中错误的动作进行及时纠正。在竞技游戏中,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篮球技能,也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激发篮球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创新篮球教学模式,将篮球教学与游戏进行巧妙结合,使学生在团体性游戏、竞技性游戏、活动性游戏中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激发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技巧和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丁宗正.游戏激趣——提高篮球教学效率的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0(64):123-124.
[2]陈军.创编趣味小游戏,优化小学体育篮球教学[J].学苑教育,2020(13):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