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蓝帝
茂名市电白区南海街道中心学校 广东省 茂名市 525027
摘要:“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素质教育深入的主要教学方向之一,农村地区小学语文老师也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审美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然而,现阶段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较差却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农村地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教学一直是小学的一个主要难题,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学生而言。小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导致其自身缺乏良好的作文能力。并且,农村地区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自身的视野比较狭窄,写作中缺乏丰富写作素材。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农村地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一)老师自身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效果较差
农村地区大多数老师为年龄较大的老师,这类老师自身缺乏先进的教学观念,无法积极主动进行创新,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一些老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依旧运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学习态度。更严重的是,很多高年级语文老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作文的字数以及语句是否通顺当做评价作文等级以及分数的标准,将写作文变成了凑字数,这种情况的存在为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学生缺乏开展写作的积极性,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1]。
(二)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师资力量
农村地区教育工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教育的主要薄弱地区,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作文教学占据小学阶段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农村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工作环境较差以及工资比较少,导致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到农村进行教学,留守在农村地区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年龄较大的老师,这类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不能满足如今的教学要求,以致于学生自身的作文能力一直无法提升。
(三)农村地区缺少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施
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资源是否丰富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以及创新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在小学阶段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老师能够为学生展示多样化的课外知识,这样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自身的写作素材,使其在写作中展示自身的情感。但是,在农村地区一些学校缺少电脑等电子产品,这样导致作文教学效果比较差,缺少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备严重影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
二、农村地区小学语文老师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措施
(一)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生活是开展创作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自身拥有的生活感悟以及体会等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材料。农村地区整体环境比较优美,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丽的大自然,欣赏各个季节的变化和不同之处,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是学生开展写作的基础。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日常生活,利用实际生活吸引学生开展写作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借助生活材料丰富学生自身的写作内容。
农村地区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对学生进行作文教育。
以教材中的文章《秋天》为例,在针对这篇文章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老师可以针对文章内容对学生开展全面细致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大致内容以及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其次,老师可以利用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开展写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能力。在对学生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提到秋天都会想到哪些事物或者景象,一些学生提到秋天,会想到金黄的落叶,一些学生提到秋天,会想到运动会等一些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作文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结合到一起。最后,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秋季进行描写,积极观察日常生活中秋季具有的特点,以及在秋季中都会有什么活动等。通过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写作,确保学生作文中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等现象,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出自身对该季节的喜爱之情。
(二)利用阅读辅助作文教学,传授学生写作技巧
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小学没有建设图书馆等一些供学生阅读的设施,这种情况的存在影响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虽然现实条件限制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但是,老师也要积极利用有限条件对学生开展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等一些书籍积累写作素材,确保学生可以掌握丰富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自身构建作文结构等一些作文能力[2]。
在针对我的动物朋友这一习作题目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叙事文体介绍其自身的动物朋友,内容中可以选择和动物朋友发生的最深刻的故事。长期以来,记叙文都是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一些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表述不当使作文成为流水账,没有任何文学之美。所以,在针对这一习作活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以往学习过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要求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六要素分别包括什么。其次,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哪种写作顺序,分析作者写作的特点,找到细节描写方法,记叙文中的各种细节描写能够打动人心,并且反映出作者的心理以及感情,细节是记叙文的关键。最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我的老师》这篇文章写一写我的动物朋友,表达出自身对动物朋友的感情,提高学生作文整体结构的质量,丰富学生自身的写作技巧。
(三)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批改,提高学生作文质量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后,老师不会针对每篇文章为学生提出改正意见,以致于学生不了解自身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自主批改指的是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入到作文批改工作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其自身情感、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自身的作文能力,优化学生写作质量[3]。
举个例子,在针对我学会了……这篇习作题目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入到作文评判工作中,鼓励学生之间交换作文,开展生生批改。通过批改发现,某位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举很多例子说明自身学会了什么,无法准确描写一个事物或者一项技能等,负责批改的学生可以在作文中写明:请详细描写某项技能。学生在看到自身作文中的修改意见后,会积极思考有关某项技能的内容,像是如何学习该项技能等。学生在改正自身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时,能够积极进行思考补充自身文章的内容。通过开展学生自主批改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作文质量,优化自身的作文能力。
三、总结语
在针对农村地区小学开展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自身写作的素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开展写作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自身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金凤,张银.农村小学写作校本课程开发策略[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9,(11):84-84.
[2]黄勇飞.激发乡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J]. 广西教育, 2020 (5):127-128.
[3]王艳.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下一代,201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