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教育途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高丰
[导读]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丰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15000

        摘要: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一致。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结合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对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原则。从高职教育层面上来看,开展创新教育尤为重要,否则高职院校就会成为“机械劳动者的加工厂”。在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的新时代,高职学生不仅要对生产技术的创新快速适应,还要运用创新思维主动革新。以旅游业为例,传统的“固定路线+导游”的模式已经无法吸引客源,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在产品、服务和市场上都有所创新。博物馆书店旅游、美容康养旅游等旅游路线设计,“一对一”、“私人团”等特殊化服务以及汉服爱好者、cosplay发烧友等新市场的开拓,都是旅游从业人员创新思维的体现。旅游行业属于文化创意类产业,其核心就是创新,谁更具有创造力,谁就能走在行业前沿,抢占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滑。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模糊、学习动力不足。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得过且过,及格万岁;一部分学生将高职阶段作为跳板,通过“专接本”、“专转本”等途径,寻求学历的提升;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是天才干的事,与普通人没有关系。以上群体或缺乏创新的兴趣或学习兴趣不在于此或有创新思维认识误区,从而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动能不足的现象。
        高职院校正不断改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环境,但仍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创新教育课程,仅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涉及创新创业内容,并且以创业教育为主;其次,没有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认为其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第三,创新课程通常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开设,学生大多把重点都放在顶岗实习或毕业设计上,错过了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佳时期。
三、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1. 以赛促创
        大学生可以参加的创新创业大赛种类繁多,有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团中央主办的“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科技部、人社部、工信部各部委主办的各类比赛。但是高职学生往往获奖寥寥,究其原因,根本还是在于高职学生在自主创新能力弱于普通高校学生,完全由学生自主创意的项目可能会因为政策没有吃透或者大方向把握不准确而遗憾落选。高职院校可以统筹安排创新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大赛政策解读,指导项目制定方向,使学生在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少走弯路,为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提升竞争力,同时又增强了他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


        以目前的主流赛事“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如果没有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多数高职学生连何为“互联网+”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参赛获奖了。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将教学与各种大赛、项目相结合,开设专业选修课《“互联网+创新创业》,学生通过学习课程,了解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与政策;课程对文化创意类产业的内涵和发展趋势的解读又将旅游管理专业与创新能力联系起来;学生在完成对接不同大赛的各类项目过程中,提升了文化创意类产业创新创业胜任力。课程教学效果显著,开设该课程的班级学生所申报的项目在学院的创新创业项目选拔中获奖比例达60%以上,做到了“赛中学、学中创”。
        2. 加强实践
        创新实践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具有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特点,单一的讲授理论知识只会使创新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因此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应增加创新实践的比例。例如笔者组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观“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指导他们分析互联网+文创产业典型案例、自己设计问题采访创新人才,让学生了解创新并不是想象中这么困难,一个小小的灵感可能就是创新的动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学生们创新热情高涨,一改原来敷衍了事的态度,脑洞大开,积极参与创新项目的讨论与设计。
        3. 利用媒介
        高职学生对手机依赖性强,与其强制他们在课堂上上交手机,不如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新媒体技术实时了解各类最新的信息动态,为创新灵感提供来源。乡村振兴、特殊群体帮扶、老龄化问题、非遗传承等学生原来不关注的热点,在创新创业项目研究的过程中,由被忽视到受关注、再到学生主动探索创新,不但培养了创新精神,还增强了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结合考评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思想僵化,创新意识淡薄,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教师的考评相结合,能推动教师主动探索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营造更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对学生来说,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纳入奖学金、三好生等的评价标准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结论
        高职院校应当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切入点,构建创新人格,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协同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才能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技术型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钱国林,陈伟元,李焱鑫. 新时代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 [J] 黑龙江教育,2020(08):13-15.
[2] 蔡玉婷.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2):107-109.
[3] 李栋梁,李生泉. 浅谈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3):179-181.

作者简介:高丰(1980.09—),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省苏州市,学历:本科,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


邮寄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金龙花园27-607,?(收件人)高丰
邮编:215000
电话:13962197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