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二意”伴我行,“蒙以养正”不可贻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刁旖薇
[导读] “好学生”是“带出来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很关键
        刁旖薇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 广东省 惠州市 516001
        摘要:“好学生”是“带出来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很关键。保护小学生的纯真和纯洁,培养学生从小有正气、有爱美之心、有审美等能力,小学美术教育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三心二意、带动、小学阶段、童蒙养正、爱美之心、审美能力
        
        
        新“三心二意”即是:不忘初心、保持耐心、坚定信心,真心实意、一心一意。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尤其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更是如此。因为老师扮演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所以,只有老师本身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教养与眼光和能力,方能带动培养好学生。而保护学生的纯真和纯洁,培养学生从小有正气、有爱美之心、提升审美能力、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小学美术教育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多亲近关注学生,保护学生的纯真,培养其正气。
        ①教育的真正目标,用《易经》里的一个成语叫作“蒙以养正”。人生的开始进入读书明理的阶段,古人称这一时期的学习为“童蒙养正”。“童蒙”是指知识将开未开,犹如天将放曙欲明未明的状态。而蒙童时期接受人生智慧的学习,正如阳光洒向夜空开启黎明,因之又称为启蒙。“养正”则是指培植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利用这一时期少儿求知欲和忆力,学习善美慧于一体的艺术。一个学生最开始,养正是第一目标,即养心。而我们如今的做法常在养形,让他学技能考高分。却不知儿童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养志,养气。
        有两个成语需好好感悟的:
        1.“傲不可长”,一个人可以有骄傲,但不可太骄傲。
        2.“志不可夺”。
        我们现在要么赏识教育,不断地表扬,让学生产生骄傲;要么不断地打击,让学生没有志气。所以在傲气与志气之间有一个中间点,即我们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正气。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童蒙阶段,保护好其纯真,培养其正气。
        台湾王财贵教授在演讲时讲过②:教育是非常简单且轻松愉快的事,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一个小孩子纯真纯洁,品德不破坏就好。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阻碍就不错。如今有许多老师和家长一直在残害阻碍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阻碍我们的孩子。要知道怎么样做到如此愉快轻松,即跟小朋友一起成长。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这段话中我们悟出这样的道理:
        孩子就如一张白纸,我们画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的脑袋就像容器,装进去什么就是什么样的人。
        一先哲曾经说过:要让荒草地永远不再长杂草,唯有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一个人永远拥有高尚的品质,唯有让美好的东西填充心灵。
        而现在的我们,拿什么填充我们孩子的心灵呢?
        针对这,③王财贵教授引用南怀瑾先生说的那句话:现在天下父母以及老师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 他说,要对这句话作痛切的反省,复兴中国文化不只因为我是中国人,乃是因为我们这个文化是有意义的。并不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非把中国教育理论再拿出来,而是因为这种教育理论有真理在其中的,所以如果我们的文化是有意义的,纵使我是外国人也要尊重中国文化。

我们是读书人,今天所讲的话超出任何的民族意识和政治立场,我们都要想一下,一辈子费了这么多心血,我们家长这么期待孩子,我们老师这么用心教孩子,付出这么大,难道孩子真是难教吗?难道人才真是难培养吗?我们为什么不停下脚步想一想?
        由上面王教授所讲的话,作为小学美术启蒙老师的我们,更要好好思考:如何保护孩子的纯真,培养孩子的正气。
        
        二、带动学生多欣赏大自然,培养其爱美之心。
        美是客现存在的,④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人们生活在“美”中,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审美心理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欣赏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
        ⑤大自然把美好都展示给了人们: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接触大自然,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的美,让学生懂得美都来源于生活。让我们领着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堂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获取的形象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
        正如⑥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欣赏自然界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 借助生活表象,打开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
        ⑦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教会学生多欣赏我国和世界传统名画,培养其审美能力。        
        ⑧台湾王财贵教授说到:比如说艺术教育,从脑神经的发展原理发现,在3岁之内教育孩子,音乐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孩子在醒着或者睡觉的时候,家长应该播放古典音乐,让最优雅的声音浸润孩子的心灵和大脑,越丰富的声音,越能建构和开发孩子的脑神经系统,这叫做“耳聪”。所以,建议全天下的孩子0岁到3岁听尽世界名曲。
        三、引导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参与体验,培养其坚持的品格和整合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落实,把孩子的各种好习惯养成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同时为了培养孩子认识事物、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怀;在美术方面我是这样训练孩子的:
(一)周一至周四,每个孩子每天完成一幅画:
        画孩子的日常生活用品,一天画一样,配套进行(如,周一画了牙刷,那周二就是配套的刷牙杯子,以此类推)。每天画的都在第二天早上上学时交上来。
        (二)周末把周一至周四画的四样物品编排在A3纸张上,以培养孩子的整合、审美能力和做事的条理性。
        (三)下一周一早上上学时交上来。
        (四)把这些作品拍成相片,存在QQ群里的相册上,为孩子的成长过程积累素材。训练过程中要求家长们共同参与或提醒监督,但要求家长不管孩子画得怎样都以鼓励为主,最多只能问孩子:你确定是最好的作品了吗?以此鼓励孩子养成追求完美的好习惯,但不能强求孩子一定要画到怎样,只要坚持就行。
        在这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在美的熏陶中提升各种审美能力,由此养成学生的各种好习惯。
        所以,小学生美术教育并不只是教会小学生绘画,它将会对孩子以后的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人员,我们应该为孩子在美术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长远发展考虑。明确小学生美术活动的目的在于保护小学生的纯真和纯洁,培养学生从小有正气、有爱美之心、有审美等能力,以此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①《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和百度文库(教育专区)《一场自有人类以来真正的教育革命》
②③360网《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座》  
④⑤⑥⑦教师考试网《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⑧360网《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