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庆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本文以环境设计专业,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为例,探究了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结合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为平台基础上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为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了改革思路和价值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融入路径
1、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文化育人,而高校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价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传授高度融合的一个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教育是国之大计和党之大计,我们推进思政教育课程,深挖各门课程中的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现代社会各行业、企业对自身所需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有专业方面的知识,更是在其道德修养、人格品质、职业道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依赖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学,使学生不具备健全的人格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服务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如何用好专业课程这一渠道,将思想政治内容有效融入专业课程中,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是我们专业课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2]。
2.环境设计专业思政教育现状
2.1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思政课程意识的加强
在当今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会普遍出现的问题是教师通常会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实践的部分,从而忽视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情感及学习态度的变化。更有甚者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育并无太大关联,专业教师只是负责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的思想也会出现偏差与误解,从而导致专业课程教学变为“无教育的教学”,失去了高校教书育人的本质性意义。
3、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
环境设计这门学科需要深厚的文化知识积累,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营造出具有特定精神内涵的空间形态,反应使用者的心理。这样就把越来越多的时尚潮流与科技元素赋予给这个专业。相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功能复杂性,学科的叠加性,设计表达的多样性,致使我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本身就包含艺术价值的评判、审美意识的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爱国情怀的启发以及创新思维的构建等隐性思政教育的内涵”。[3]所以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加以引导培养就可以使学生建立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奋斗精神、政治认同、人格养成等全面的艺术素养,就能在课堂上做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
4、环境专业融入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4.1课堂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4.1.1 理论教学内容设计
环境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的综合性学科,学生需要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了解环境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环境构成要素以及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环境空间构建、环境设计思维与表达等相关理论知识,使之对现在社会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有良好的认知,又要够通过老师的引导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去,展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计划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每个理论知识点都对应相应的思政教育学习要素(表1)
.png)
4.1.2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实践在《环境设计原理与方法》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环节,其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学习内容进行实现,直观的观察与动手操作的部分都可以强化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以创新性思维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调研环境及其中人类行为的调研与分析、环境空间的构建、气候、地形等的考查。实践教学中教师全程指导现场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等。如在乡村振兴改造的项目上,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村落现有环境调查与评价,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并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和提交相关的设计草案,在整个体验过程中考查学生与人的沟通能力、全面考虑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建设祖国美好家园的情怀,把思想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结合起来。
4.1.3完善课程考核内容
我们在《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这门专业课程成绩评定的方式上打破传统的评定方式,增加思政考核要素的比例,可由本专业其他教师组队进行集体评阅的方式进行现场考评。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地环境分析、环境规划与设计方案介绍,其次评阅可围绕学生的“人格品质、价值取向、团队协作、道德修养、奉献精神”等指标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态度,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5.专业课程融合思政课程的启示
总书记讲思政教育是如盐化化水的一个过程,“盐”对我们身体来说是好的物质,但是我们要把盐溶解到食物中,自然而然的加以吸收。课程思政就是和真、善、美的一个结合,我们的专业知识都是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环境设计专业课中都天然的蕴含着真、善、美的元素,所有的真、善、美又自然地归属于环境专业各个知识领域,我们推进的思政课程既是一种升华也是一种回归,带领学生挖掘它本身内在的富有的丰富的思想政治和资源,然后实现高度的融合,有机的统一,这样在环境设计的授课过过程中,构建一个同向同行,相互连接的思政的大的教育格局和体系,实现我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何彦云.金山农民画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思考——以中国传统建筑绘画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106-107.
陈晓庆(出生于1987年),女,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现任职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