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张楠1 王簇2
[导读] 本研究根据《心理学报》2006年第5期
        张楠1  王簇2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2020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研究根据《心理学报》2006年第5期《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一文编写了调查问卷(见附件)。调查分卷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学习适应状况量表。该量表从学习动机与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能力、大学环境、教学模式五个维度测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共有44个测量题目。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关于被调查对象的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
        在抽样方法上,问卷调查采用了配额抽样方法。调查共发送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样本的统计指标情况如下:(1)性别结构,男性51.8%,女性47.7%,缺失0.5%;(2)专业类别,理工类55.9%,文史类32.8%,管理类及其他10.8%,缺失0.5%。
        基于调查数据,报告运用频数统计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从学习适应状况的五个方面分析了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

一、学习动机
        96%的学生完全认同或者比较认同学习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还应该包括培养社交能力,不赞同的比例仅为1.5%。另外,对于“我觉得失去了学习目标”这一问题,32.9%的学生认为自己失去了学习目标,43.3%认为自己有学习目标,超过1/5的学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学习目标(23.1%)。另外,对于学习目标,只有39.7%的学生表示上大学后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了,24.7%不认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上大学后变得更加明确。
        认同“由于对专业课不感兴趣,我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影响”的学生比例为33.5%,接近1/5的学分对此无法做出判断。
        28.9%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觉得“上大学后,认识更加宽广,前途更加清晰”,35.4%对此不确定。38.4%的学生表示“将来就业情况严重影响我的学习”,30%对此持不确定态度。20.1%的学生表示“要不是为了学分、毕业证,我早就不学了”。


二、教学模式
        调查发现, 35%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管理不如高中;31.1%的学生表示大学学习与中学脱节使其很不适应,26.9%对此不确定;高达34.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并且27.8%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应;32.8%的学生不习惯大学的作息时间。另外,35.7%的学生不适应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冷漠态度。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所有问题的回答中,选择“不确定”的学生比例总是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20%—30%)。总体而言,大约三分之一的大二和大三学生对大学教学存在不适应状况。
三、学习能力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独立性、自主性、实践能力、学习方法、思维成熟度都普遍得到了提高,仅仅有9%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明显提高,8%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的独立性没有增强,10%的学生表示自己不是自主学习,但是有20%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学习方法, 20%的人表示自己实践能力没有增强。


        据此可以看来,学生普遍意识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很好的掌握,并不存在学习能力的问题。那么,大学学生学习适应的问题,不在于学习方法上、不在于学习能力上,而在于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吗?这个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另外,对于2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学习方法、2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需要加强,我们也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四、学习态度方面
        数据表明,64%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学习方法;48%的学生表示大学让自己变懒了,甚至至少有30%的学生认为大学是个消磨人意志的地方,39%的学生认为大学无紧迫感;20%的学生学习没信心。对于是否需要认真学习时,52%的学生表示犹豫、不需要认真学习;20%的学生表示是为学位学分在学,18%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为什么学习。
        总体上,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表现出了许多需要重视的情况,在一定成度上说明学习态度是一个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的重要因素。
    如下图所示,线条明显向左偏斜,52%的学生表示犹豫或者不需要认真学习,另外,至少48%的学生表示自己变懒了,30%的人认为大学正在消磨自己的意志,20%的人学习没有信心。由此可以看出,20%的学生在学习的态度上存在问题。学习困难学生是客观存在的,此外,至少有18%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与前面20%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困难大体一致,也说明多个因素都在指向学校有20%左右的学业困难学生存在,他们的学习态度是需要调整的。


五、学习环境方面
        问卷考察了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适应状况,包括校园秩序、不良嗜好、社会活动、文体活动、人际关系、家庭条件、校园生活条件、学习氛围、社会不良观念、校园学习生活心理辅导,共10个方面。统计结果表明,十个因素中,社会活动、文体活动、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条件、学习氛围以及校园学习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较大。
        例如,56.7%的学生表示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学习影响大,20%的学生对这一说法表示反对。不难想象,大学生离家来到大学后,接触最多的群体,莫过于同学老师,而这些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大学生首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对其大学学习状况是有影响的。
        32%的学生表示家庭条件对学习影响很大,53%的学生对此表示反对。这个结论与我们的往常观念不符。通过方差分析,继续讨论家庭收入与专业排名的影响,显著水平0.782,显示家庭条件确实与学习无关。
        学生赞同社会活动影响学习的比例为34%,反对的比例为44%,中立的比例为22%。另外,44%的学生表示校园缺失学习生活心理方面的辅导。此外,40%的学生表示学校的生活条件与学习好坏有关。

        
        总之,统计数据反映出了人际关系的处理、活动参与的多少、校园学习辅导、学习氛围这些大学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地方,需要多注意改善。

        基金项目: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教师和学生主体视角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研究”(项目编码:JG2018M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