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铁成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0
摘要:我国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体育教育融入协同育人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教育融入协同育人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协同育人对策。以期转变传统体育教育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体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体育教育;协同育人
引言:如今幼儿教育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关注幼儿的身体素质,积极推动体育教育的融入。通过体育教育协同教学,让幼儿在体育运动中发展身体机能,更有利于智力发育和心理健康,实现全面发展。但目前体育教育的协同育人尚不成熟,仍然受到人力、资源以及方式方法的约束,并未达到实际效果。因此需要研究体育教育融入幼儿教育,实现协同育人,让幼儿健康成长。
一、体育教育融入幼儿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提高幼儿身体素养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幼儿教育应当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改变传统的游戏活动,进行更为科学、系统的体育教育,促进儿童身体发育,改善儿童的体质水平,让幼儿健康成长。体育教育的开展更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智力发育水平。有研究指出,6岁以下幼儿大脑中已经形成了80~90%的智力思维细胞,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出素质教育的价值。同时体育运动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体育运动给儿童提供了充足的发挥空间和环境氛围,让儿童进行自主探究、模仿以及自主思考,提升儿童好奇心和发散思维,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形成[1]。可见体育教育融入幼儿教育不仅让幼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同时更有利于幼儿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让幼儿能够发展发散性思维,提高智力发育水平。在运动过程中,儿童需要克服恐惧,充分表现情绪和情感,释放不良情绪,促进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对其社会化起到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幼儿体育教育的融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融入幼儿教育也成为主流趋势。目前体育教育融入幼儿教育主要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实现,但受到幼师水平、体育设施、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约束,体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受到局限,未能充分发挥出体育教育的优势,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未形成体育运动习惯。还需要针对幼儿园体育教育现存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采取有利的手段实现协同育人,让儿童身心协同发展。
二、幼儿教育和体育教育协同育人措施
(一)完善幼师队伍结构
幼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水平是推动教学事业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幼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更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和素养,严重影响到幼儿园阶段体育教育的开展。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幼师队伍结构,提高幼师整体专业素养,关注幼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应当积极招聘体育专业的幼师,为体育教育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师整体体育素养水平,通过专业培训丰富幼师体育理论水平,用专业技能和知识武装,将体育理论知识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实现体育教育和幼儿教育的融合。
(二)补充体育器材设施
在幼儿园内体育活动器材相对较少,主要为滑梯、秋千等娱乐设施,缺乏专业的体育设施,使得幼儿园开展体育教育缺乏器械的支持。
因此幼儿园应当积极采购体育设施,尤其是专业体育器材,辅助体育教育的开展,推动幼儿体育教育多元化发展。如可以采购平衡木、蹦床、乒乓球台、足球场等设施,支持多元化体育教育的开展,改变体育器材资源不足的问题。考虑到资金和占地面积的问题,应当充分挖掘体育器材的多元化使用,并积极使用小型体育器材。根据幼儿园空间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区,充分保证体育活动区、自由活动区的分配,避免场地不足的问题,影响幼儿参与体育活动。
(三)改变体育教学方式
在新时期体育教育的融入,需要改变以往集体体操活动的形式,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提高体育教育的趣味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身体素养的锻炼,并建立终身体育运动理念,更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教学方式要以趣味性、多元化为标准,让儿童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会到运动的乐趣,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充分考虑到幼儿年纪小的特征,体育教学方式切忌理论化、说教式,需要将游戏活动、竞赛活动、自由活动充分结合,吸引幼儿的活动兴趣。对于小班幼儿,可积极使用体育游戏吸引幼儿,让幼儿参与趣味性体育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贪吃蛇游戏,在幼师指导下带领幼儿进行跑步运动,严格控制跑步速度保证安全性,增加幼儿运动时间,有利于幼儿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改善。对于大班幼儿,可以积极组织学习乒乓球或足球等竞赛性运动形式,利用有趣的竞赛吸引幼儿兴趣,学习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四)合理开发幼儿课程
随着幼儿教育的完善,体育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积极融入幼儿教育体系中,幼儿园需要重视体育教育的融合,对幼儿课程进行合理开发,积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幼儿课程体系,让体育教育和幼儿教育得到融合,让幼儿身体机能和心理发育相适应[2]。以幼儿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章程为指导,设计更加科学多元化的体育活动,选择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的课程。如在儿童手工课程中,积极和体育课程结合,组织幼儿制作体育器材,如沙包、跑步路障、风筝等工具,儿童对于自己制作的工具更加感兴趣,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更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将体育教育理念积极融入到幼儿课程中,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若幼儿园并未开设独立的体育课程,需积极设置,安排独立的体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让体育活动得到时间上的保证。
(五)积极邀请家长参与
由于幼儿年纪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在成人保护监护下活动,因此很多家长担心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受伤,对于幼儿体育教育和活动保持排斥和不支持的态度。家长对于儿童的过度保护,也影响到儿童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园在体育教育中应当积极邀请家长参与,一方面加强对幼儿的保护,另一方面能够让儿童感受到家长的陪伴和支持,让家长共同参与体育运动,和儿童一起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拉近亲子关系的同时,加深对儿童的了解。如幼儿园可组织家庭运动会,让家长成为儿童的队友和同伴,参与体育项目,如两人三足、障碍跑、足球、跳绳等项目,适合亲子参与。在家长参与过程中,可改变家长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支持儿童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儿童身体发育,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
结论:综上所述,体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可显著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其智力、创造力发展,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因此需展开体育教育协同育人,幼儿园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幼师队伍结构,补充体育器材设施,改变体育教学方式,合理开发幼儿课程,积极邀请家长参与,让体育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为幼儿成长为具有终身体育意识、良好运动习惯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婷莉.幼儿园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创设分析[J].家长,2021(20):173-174.
[2]徐景.基于幼儿生命健康意识的多元教育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1(19):75-76.
作者简介:江铁成(1982-)男,籍贯:湖南祁东,学历:硕士,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