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珍珠
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中心小学 青岛市 266113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经典文学作品通常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内涵,小学生对其进行诵读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能够了解经典的文化知识,拓宽视野。本文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经典文学诵读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
引言:经典诵读不仅限于我国的古诗词诵读,还包括西方经典文化的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朗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创新诵读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诵读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诵读兴趣。
一、重视内容选择,激发诵读兴趣
小学生的阅历有限,如果选择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诵读教材,则更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打消诵读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要非常慎重。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偏好,再根据学校提出的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筛选出符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国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只有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所以,语文教师需要激发小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诵读热情[1]。
教师应该选择较为有趣的诵读内容,用故事作品本身吸引学生,让他们对故事内容产生好奇心,提高诵读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借助教学工具营造符合作品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体会到诵读的乐趣,同时,增强他们与作者的情感沟通。教师还可以讲述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将学生的思想带入到久远的年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作品内容的欲望,提高诵读热情。
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教师可以选择诵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现代儿童诗,诗的题目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为同学们设置了悬念,激起了他们探索的兴趣,而诗的内容又告诉同学们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在细雨中,雷锋叔叔曾经抱着迷路的孩子,不顾满脚的泥泞,将他送回了家;雷锋叔叔也曾背着年迈的大娘穿过满路的荆棘。这些故事体现出雷锋叔叔时刻都在奉献自己的爱心,不断的帮助他人,并从中得到快乐。同学们通过诵读,明白帮助他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并且要将这种品德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二、多媒体教学,提高诵读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其中微课教学非常受到教师的喜爱。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课教学视频,利用声音和影像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简化知识内容,提高对诵读作品的理解能力[2]。微课的表现手法非常的直观,它可以有效的为学生创造一个与经典作品相符合的意境,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带入到视频内容中,并且将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激发诵读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诵读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形式进行课程导入,在视频中展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更好的抓住诗的意象,为学生打造一个优美的意境。秋雨过后,山村的傍晚秋意渐浓,空气更加清新凉爽,一轮明月照耀在山林的松树之间,溪边的清泉里传来浣女归来的宣笑声,而打鱼归来的渔船穿梭在荷叶之间,形成一幅美丽的生活景象。
这个画面大约用30秒的时间,先将学生的目光牢牢地吸引住,让他们的情绪融入其中,然后再带领同学们进行诵读,认真体会诗人的情感,《山居秋暝》体现了诗人归隐山林,远离官场纷争的高洁情怀,所以,学生在诵读时,要表达出王维豁达的思想情感。诵读过后可以再播放一遍视频,让同学们体会到“原来这就是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之感,使自己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提高了诵读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从身到心都进入到作品情境中,提高对作品情感的感悟能力。
三、丰富教学活动,提高诵读水平
经典诵读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更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将经典诵读与文化内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诵读水平[3]。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并设置丰厚的奖励,鼓励班级学生勇于参与,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诵读优点,改善自身诵读的不足之处,提高诵读水平。
教师还可以开展“文学作品朗诵大会”,体裁不限,内容不限,参加的同学要自行准备经典的文学作品,教师还要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比如诵读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诵读的内容要积极健康,诵读时一定要带有符合作者思想的情感。例如,有的同学选择诵读《雷雨》,在读到“漫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句时,要表现出黑云压境的压抑情感,而读到“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时,声音要轻一点,让听众仿佛身处在一片寂静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参与朗诵大会,加强了诵读训练的时间,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升了自身的阅读水平。
四、完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诵读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诵读教学质量,还需要完善诵读评价机制。传统的教学评价多是来自教师单方面的点评,而且评价内容也不够丰富,有的时候对学生的评价会过于片面,不够公平,这样反而降低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在新的评价制度的制定中,教师需要加入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同时,对评价的内容也要补充和完善,不能只看诵读的流畅度,还要增加诵读时的情绪表达和影响力两个方面。
教师在评价时,要多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根据同学们的诵读情况,进行公正合理的点评。对诵读效果非常好的学生,老师可以将其树立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全班学生的诵读热情;而对于诵读效果较差的学生,语文教师要耐心纠正错误,用平和的话语引导他们对诵读过程进行反思,找出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从而提高诵读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在学校里,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最为长久,彼此之间也有足够的了解,所以让同学们相互点评,可以提高点评的效率,降低大家的排斥心理。而且学生之间有他们自己的沟通方式,如果是不好的评价,他们也能用更容易让对方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实现真正客观的评价。
家长的认可对小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所以在课后诵读作业中加入家长的点评,更能提高学生对诵读的重视,家长也可以有更多的耐心帮助孩子提高诵读水平,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好的诵读作品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帮助教师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教师更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诵读评价制度,让小学生热爱诵读,明白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卉慧.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2):92.
[2]王亚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科幻画报,2020(12):70.
[3]杨欢.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的措施[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