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平
刘新庄中学 安徽省宿州市235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教师应重视对教学方法的革新,以便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既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重要渠道,也将影响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摒弃“满堂问”“自问自答”式授课方式,精选有效问题,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中学生具有探究学习的方向,使其获取文本知识、展开独立思考。因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执教经验,探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学习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容易,因很多深度阅读有久远的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深刻结合当时所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其内涵,自身也要具有一定古文基础,以此准确理解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因而,实际教学中老师可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有效开展深度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1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问题较随意,缺乏有效性
在语文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精心挑选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析文本,使他们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问题思考中,展开阅读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助力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但较多时候教师的阅读提问较为随意,衔接性、开放性、思考性等问题设置不当,未观察或思考学生对哪类问题更感兴趣,只是希望他们快速获取文本中的要点知识。例如,在《秋天的怀念》阅读中,教师提出了“为何作者文末侧重于对菊花的描写?”因问题精准性不足,会对学生的思考造成阻碍。若教师以“文章最后一段浓墨重彩的描写菊花,其寄托着怎样的情思与作用?”学生便很容易想到盛开着的不同色彩的菊花代表的是坚毅和勇敢,也使“我”最终懂得了应当“好好儿活”,而母亲爱菊,这也是作者一种缅怀母亲的情感寄托。
1.2碎片化的浅阅读方式
整本书阅读在时间上强调连续,在内容上强调系统完整。碎片化的浅阅读则是指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里进行的简短阅读。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会割裂文本,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停留在肤浅层面,影响学生对整本书全面、深入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18个任务群之首,并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其他任务群的发展,已然成为正式的语文教学活动。但是学校、教师乃至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将考试和分数作为始终追求的目标。学生的阅读内容出于考点的需要、出于教师的选择。这一现状使得整本书阅读空有虚设,失掉本真。因此,教师、学生、家长需要对整本书阅读给予足够的重视,使整本书阅读活动形成一个系统、完整而有效的阅读体系。
2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中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不用再把主要精力用在强化朗读训练上,而是要加强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课堂群文阅读的主要方法是:自读落实、互读探讨、展读交流、评读凝聚。”[1]39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教师要控制好教学的进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是“四步读书法”。初读文本,教师让学生采用逐字逐句朗读,标注生字词,查字典解决,由于时间限制,可以由老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课外完成。二读课文,采用默读的方式,边读边标注自己欣赏的文句。由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学生课外完成。
三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浏览、略读走进文本,通过互读探讨,把握组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学生展读标注的文句,分组讨论赏析,掌握各篇的写作特点。四读课文,运用跳读的形式,将组文进行比较阅读,找出组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整合知识。四步读书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了阅读。
2.2拓展阅读
整本书阅读活动不仅是一整本书的阅读,还要在一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考虑教学情况及学生特点,跨界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跨界阅读是跨越不同艺术门类的阅读,是突破学科边界、纸质媒介进行的综合阅读。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跨学科。语文课程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特别是史地政的联系。研究阅读首先要研究语境,即历史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理态度,这属于历史学科范畴。其次,研究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政策规定,这属于政治学科范畴。还要注意语文学科和音乐、美术、绘画等学科的联系。二是跨媒介。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以新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如电影、电视剧、话剧、评书、连环画,等等。这些新的呈现方式不仅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且更为直观、形象地震撼着读者,给读者多方位的感受。学生在跨界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并且做出自己的评价,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2.3保证提问创新性,鼓励学生思考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使提问具有创新性与有效性,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发问。只有形成阅读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空间,才能提升施教效率,化解阅读提问中存在的适宜性不强、针对性不高、全面性不够等问题。并且,也将使教学更具新意,让学生形成探思意识,使其理解文本寓意与内涵。例如,在《中国石拱桥》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转变提问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考,增强说明文阅读的趣味性。并且,精选并汇总学生的问题,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提纲,使他们感受说明文的表述风格、语言特点,在问题解析中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工匠精神以及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通过阅读教学创新,促进有效提问,鼓励学生的自主发问,使他们具有探究精神与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获得感。
2.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文本阅读习惯
人的一生发展中,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初中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此阶段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语文及其它学科学习夯实基础。比如在《背影》一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激发,首先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前提下,利用差字典学生学习文本中出现的生僻字,以此畅通阅读课文内容。阅读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要一边阅读一边做好笔记,突出标注自己理解不好或自己感觉描写好的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另外,老师还要适当地延伸与拓展课文内容,引入课外教学资料补充教学内容,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文本主题,拓宽学生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课堂提问效率,促进学生开展独立思考,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身语言知识架构,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教学能力,并将学生视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进而,才能密切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让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阅读感受、心得体会;促进创新引导,助力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使学生获取文本精华,促进语文教学拓展、具有人文素养等。在有效提问的引导下,可加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他们变得善于阅读,更加享受学习。
参考文献
[1]陆语淳.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12.
[2]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J].语文建设,2018(1):26.
[3]陶小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7):10.
[4]李瑞峰.深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阅读,2020,(0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