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淑芳
高州市东风小学 广东省 高州市 525200
摘要:开展阅读教学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实际的教学重点。因此,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语文教育的目标得以充分实现,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文章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策略分析上辅以相应的教材案例加以佐证。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前言:中国现行语文的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一般是一个相互交流的教学过程,其教授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和课文。所以,阅读教学需要创设的是多重对话。对话的对象包括学生、老师和其他。通过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大家可以交流感受,分享彼此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重要性也相应增加。因此,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如果阅读教学得到有效利用,写作、听力和口语的语言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个性化阅读教学普及度不高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开展相应的阅读教学。每个人在阅读相同的课文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教学的形式是将老师的感受单独当作全体学生的感受,这当然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老师提问时,都是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对文章的能力和认知的差异,所以提出的问题要么太模糊,要么太大,要么太详细。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将会存在较大的问题,且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缺乏合理性
只有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定,才能做到更好的教学。课程改革对现今小学语文阅读的实际教育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对文章中所囊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作者的情感,包括其中的知识,需要培养的能力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体验语文教学的乐趣。目标是科学设定的。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国教师并不知道如何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他们普遍希望一个简短的阅读课程可以为学生灌输他们所掌握的所有知识和信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更不用说有一定程度的教学效果了。
3、学生阅读兴趣及其能力没有得到良好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很少教学生如何正确阅读语文课文。这种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两者目前都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很少,根本没有时间默读,阅读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尽管阅读不是全部阅读,但是找几个好学生听从老师的教导 只读一次,没有有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学生无法在情感阅读中体验和感受文章,兴趣不强。而在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担心学生因为默读而开小差,因此把实际的教学过程计划的更加紧凑,造成默读的计划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没有默读的过程,学生对语文阅读技巧的把握将会变慢,实质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1.树立科学阅读观,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
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是,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注重培养其阅读主动性,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课堂教学上,需要和学生加以沟通,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多说话、多看、多总结。在课堂上,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要及时。那种能发表意见的学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整个阅读教育过程的参与度,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美。
建议老师在阅读教学时,首先要从自己和每个学生的角度,从理解课本的角度考虑每个人的感受,要引导不同学生对每篇文章的自我体验和感受。读者,学生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与他们产生同情。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整个阅读的引导者和助手。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阅读教学。
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然后请他们用几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字。此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使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这种预设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时情况,还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合理的课外阅读活动增加阅读量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阅读材料的内容,拓展阅读内容的要点和方面。教师在进行阅读休闲活动时,必须认真将阅读要求融入课堂教学,有效实现课堂阅读与课外教学的有效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也非常现实。此外,教师应根据课本课文中的统一主题,要求学生围绕统一主题独立阅读。同时,教师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类阅读交流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程的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更好、更全面的背景信息,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内容,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提高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
(1)各班组共同打造“移动图书站”
要求各班组设立“移动图书站”,站内各类图书由各班合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选择;
(2)全班共同打造“课本角”
学期伊始,教师让学生在活动方面推荐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然后对这些书籍进行登记和编码,由专人负责借阅,实现资源共享。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效率的几何,是由学生自身的阅读习惯所决定的,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上升。所以,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其阅读习惯是重中之重,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察相结合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养成自学的习惯,正确使用参考书目。这个过程应该从低年级开始,以便学生可以查阅小学的参考书和字典。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书和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另外,要和家长一起工作,所以学生要勤奋,愿意在校内外读书。通过在校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督导,让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语有云,学而不思无物,思而不学则久矣。可见,阅读是不可否认的、不可想象的、不容置疑的。创造性思维和求知欲是在不断质疑和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深入课文,跳出课文,学会思考和创新。最后,对文本的理解离不开与作者的共鸣。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情境融入阅读,在内心和情感上与作者交流。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引导阅读:一起阅读、模式阅读、个人阅读、引导阅读、角色阅读等。 顾名思义,一起阅读就是全班一起大声朗读,可以给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但同时也存在误读误唱的倾向,不利于及时思考。粉丝阅读通常由教师或学生作为代表性阅读进行,或通过磁带、多媒体设备等实现。角色阅读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多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角色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活跃课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发现教师忽视了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低估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学方法为主,教学目标不合理。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强调及时阅读;开展休闲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观,实现阅读教学的发展。并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质量,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庆超.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7):103-104.
[2]秦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8):110+112.
[3]李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