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赵敬岳
[导读] 我国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进步
        赵敬岳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孙陶中学  056600
        摘要:我国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初中处于基础教育阶段,而语文科目在初中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初中教师来说,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他们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阶段,因此培养初中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语文教学创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多样化,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创新指导方法,使教学具有更高的效率。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僵化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模式单一的弊端,这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更高要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对课堂语文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对比和总结,从而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对学生的要求大多是先死记硬背,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解决问题。这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教师缺乏相应的创新和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很低。这种情况也导致课堂形式单一僵化、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
        (二)教学思维落后
        初中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语言表达,缺乏更生动的表现和创新。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生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思维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教师给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相对有限,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不能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真正思路和思考方法,也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种教学方法失去兴趣,进而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学生没有真正产生自己的感情和观点,这会使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优化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老师要根据教学需求来综合运用。学习兴趣是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本身充满了趣味性,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较高低的主要因素。如果没有必要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从而降低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许多环节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例如,老师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课。鉴于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老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版块,以便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内容。这种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造过程中进行创新。而且整个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导入同样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后续教学是否感兴趣。就像是在介绍《木兰诗》时,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通过对历史上其他女主人公的解读介绍花木兰的形象,以便下文的进一步研究。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经典名著中的内容和故事作为课堂介绍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能够引起学生对经典的关注,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结合科技手段
        如何创新初中教学,鼓励初中学生学习语文,是当前中学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这为教学的创新提供了路径。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方法,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具体化和形象化抽象事物的能力。特别是在诗词教学中,诗词抽象解说的意境必然会使学生迷失在云端,而多媒体的运用则会使学生超越时空的限制,感受到具体的情境。例如,在《金色花》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可避免地要向学生阐释这首诗。相比于老师用纯粹的语言来描绘场景,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会好得多。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音播放诗歌的配乐朗诵,使学生充分感受诗歌艺术感染的魅力,进一步将学生融入到相应的意境中,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三)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创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的转变,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是简单、盲目地接受。初中阶段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积极培养和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应从课堂的主导地位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和学生必须真正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参与学生的讨论,适当的启发、建议和引导他们。例如,在讲解《春》时,老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根据他们对一年四季的描述,另外塑造春天的具体形象,续写关于春天的短文。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拟人化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描写,也可以允许他们用散文的方式来描述春天的景色。通过对文本续写或者重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自己的笔触来描述春天的色彩,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重写的训练,来表达他们对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与看法。
        (四)营造课堂气氛
        老师需要从学生认知的规律入手,通过正确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从学生主体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教师必须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同时要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为此,教师在课上应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讲故事、引用其他评价等等非传统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营造课堂的气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当学生做得对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当学生做得不对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评价,使学生不会因学习而产生心理压力。为了加强课堂交流,老师可以从问题设计上着手。问题的设计可以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创新方法主要采用开放式问题设计方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精神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的认知,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怀疑和认知能力。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多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且在古代和现代也有许多不同的词。所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桃花源记》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理想的世外桃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建构自己的理想园地,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思想与文本的理解。
        结语
        人们要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出发,应用新课程改革理论,充分进行学习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同时不忘相应的实践活动计划,使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姚久泉.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6):85-87.
        [2]王婷婷.探究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路与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89-90.
        [3]鲁艳红.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1(07):207-208.
        [4]樊海侠.让思维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4):4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