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芹
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 256300
摘要:高中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阶段,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对于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知育”,还要注重“德育”,这要求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不能割裂近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的关系,因此要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在感悟古代文学之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鉴赏水平和能力,通过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化渗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围绕高中语文教学展开论述,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与融合
引言: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在高中学习阶段注重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为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传承优秀文化,帮助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感悟水平。
一、剖析文章作者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考点,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知识拓展,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作者生平,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还可以搜集影视资料让作者观看,学生在了解作者所处环境之后,能够更深刻的把握文章主旨;同时,通过联系作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先贤的优秀品质,进而内省自身,不断提升自身品德素养,这对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时,要引导学生对作者陶渊明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陶渊明高洁的品性。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著名文章的时候,学生对陶渊明有了初步认知,知道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词人,名潜,字元亮,人称“靖节先生”,同时,教师可以对陶渊明的仕途之路进行分析,以更加深刻的认识作者的性格特征。[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行收集的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引导学生感知陶渊明对腐败官道的不满之情,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对陶渊明的人物特征进行分析,学生得出陶渊明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为人两袖清风,行事高风亮节的人,进而教导学生要品性端正,学习陶渊明身上的优秀品质。中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品质,教师要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合理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作者进行延伸了解,通过对语文课文作者的了解,对其优良品性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使学生优良品性的形成。
二、在课本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二者实现有机结合的重要切入点就是课本教材,因此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对课本文章的内容、内涵、意义以及情感表达都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课本文章中挖掘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传统哲学思想、传统文化活动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等。例如:在有关《师说》这篇文章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亲自带领学生感悟作者韩愈在创作《师说》时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基于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师说》中蕴含的“尊师重道”的求学思想,让学生明白“尊师重道”是泱泱中华千年历史发展不可泯灭的优秀传统文化,指引学生体味求师求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加深学生对教师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懂得尊重老师,以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高中语文课堂是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的最佳平台,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平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当中,植根于学生的脑海深处,有意识的创建传统文化的想学习氛围,渗透传统文化于无形当中,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高中语文教学作品中有很多地方的构思甚为巧妙,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无形当中,文章内容经典,字里行间流露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与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充分掌控好课堂教学的始末,抓住最佳时机将传统文化切入教学内容当中,顺其自然培育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吸收传统文化知识的精髓,感悟文章中作者的美德与品性,自发性的以作者为榜样,想让自己也成为作者那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2]。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有关荷塘月色的视频,配之以优美风清的音乐,让感受月色静谧下碧青的荷花,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感知荷花的濯清涟而不妖,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拓展课外阅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学地位非常重要,阅读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作者在文章书法的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观点与态度,由此一来,学生可以大幅度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增强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辅助作用[3]。高中语文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外阅读这一平台积极拓展传统文化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无边无际,源远流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越来越重视,国家发展不能忘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失,语文课堂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二者之间的融合也恰到好处,进一步落实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1]王衍芳.渗透传统文化 奠定知识基础——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4}(05):35-37.
[2]白明会.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1,{4}(04):124-125.
[3]王金凯.立足高中语文课堂 落实传统文化教育[J].吉林教育,2021,{4}(0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