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虎
宁夏育才中学 7500021
【摘要】新时期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开展,教学的目标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为主。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响应现代教学要求,以思维为主导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本文首先阐述了思维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其次重点分析了以思维培养为主导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思维培养;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一、思维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进行思维培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非常的沉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关注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导致在教学设计时出现偏差。对此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入手,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自信心,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促进教学互动开展。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会紧扣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围绕高中语文考试大纲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安排紧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以思维为主导开展语文教学,可帮助学生产生较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语文课堂中融入思维教学,是教师对新教学方式的尝试,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有所加强,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二 、以思维培养为主导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一)信息化情境触发学生思维
情境创设是高中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策略之一,目前高中语文在情境创设方面所花费的功夫还不够,没有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中的角色,并用角色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既增加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化技术是当前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并融入了各种媒体资源和科学技术,这些资源和技术对教学改革具有推动性意义,所以每一次教学改革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3]。在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导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化情境创设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为例,本文讲授的是一则历史故事,该故事展示的是荆轲离开赵国前往秦国刺杀秦王的过程,歌颂了荆轲不怕困难,不畏惧牺牲的精神。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荆轲的角度来思考,他离开故土去刺杀秦王时的心理活动,及刺杀失败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思考,从荆轲角度出发对文章的剧情进行分析,锻炼了思维能力。
另外,《荆轲刺秦王》是高一年级所学习的内容,由于该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基础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翻译存在较大的难度,尤其是这篇文言文篇幅较长,学生很难有耐心完成翻译。对此,教师便可发挥计算机教学优势,将文章内容剪辑成视频,分段展示不同的故事情节,并把该故事分为刺杀之前、离别故土、实施刺杀失败这三部分播放。播放之前,教师可以先指定学生参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角色的思维,思考为什么故事会朝着最后的结果发展,其中的必然性因素是什么,偶然性因素又是什么。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去观看视频,如荆轲在刺杀秦王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荆轲是如何游说樊於期将军帮助自己的?樊於期将军又为什么会答应帮助他?荆轲是如何刺杀秦王的?为什么刺杀会失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就会在观看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思考,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入思考课文所讲解知识。
本阶段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展示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思考力,去思考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做某件事,应该如何做才能成功,同时还要思考情境故事当中没在的逻辑是什么,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又是什么。情境代入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取得可喜的成果。
(二)互动式教学培养语文思维
教学互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策略,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光依靠学生一个人独自思考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应加强交流和互动,多和同学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和学习方法借鉴,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采用头脑风暴式的交流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形成语文思维。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一次互动朗读的活动,教师让两个学生去朗读《再别康桥》这篇课文,注意在朗读过程中必须要投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作者对剑桥的留恋之情,使其他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剑桥大学的喜爱之情和依依不舍之情。朗读完成后让学生以两人一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这两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并且自己也试着朗读一遍,注意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解决。教师指导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并且抽出几个小组的学生以发言的形式将本组的交流学习结果展示出来。在本次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是以朗读为主线开展教学互动,但是学生在分析他人朗读过程中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思维,即使学生个人无法解决问题,但是两位学生通过共同交流,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也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高效率的互动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非常有帮助。
本阶段研究笔者将教学互动作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因为交流互动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方式,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共享经验、共享方法和共享资源,相互之间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学习对方的优势。无论是以何种形式的互动,都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就是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三)阅读教学激发学生思维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主要是通过阅读的学习来积累知识和方法,通过写作来施展自己的语文水平。高中生无论在阅读学习还是在写作过程中都必须要体现一定的思维深度,因此通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形成解析思维有重要意义。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强化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将阅读理解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本文作者朱自清在写这篇文章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借景抒情。文章表面上写的是荷塘的月色,实际上是通过描写荷塘月色,来抒发自己独处时的安静心情。为了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抒发的情感更深入透彻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依托文章内容来进一步思考和分析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本文首先描写的是作者在荷塘边散步是所看到的情境,包括:淡淡的月光和寂静的夜晚;随后写的是作者此刻的心理活动,让读者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来到荷塘边散步;接着开始正式描写荷塘中荷花和荷叶在月光下的景色,以及荷塘周边的景色,最后作者借用:《采莲赋》《西洲曲》这两篇古文,来抒发自己对荷塘月色这美景的喜爱之情。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本文所呈现出的条理性,以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阅读是理解文章积累知识和方法,写作是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二者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高中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动脑思考,需要学生分析文章探究问题。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应该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比如:信息技术情境展示、教学互动模式开展,以及读写结合模式探索等都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非常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何余彬.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21(16).
[2] 贾艳.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华少年.2020(05).
[3] 李会成.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措施解析[J].高考.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