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地理地图导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苏嫒
[导读] 读图导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以图文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

        苏嫒
        瓜州县第四中学  甘肃 酒泉 736103
        【摘要】读图导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以图文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发挥地图在课堂教学的作用,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基于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构建地理地图导学模式可从创设地图导入教学情境、利用地图探究学习、合理利用地图巩固知识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导学;构建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学科的学习除了要记忆大量知识点之外还要合理利用地图。但地图抽象复杂,且不易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通过构建地图导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1 地图导学模式内涵
        地图导学模式指的是以图文结合和以图析文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立足教材大纲需要,将教材中的地图有效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图知识,合理利用地图上的字母、符号和数字等标注要教学的知识,以此构建地图导学案[1]。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引导学生观看地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步获取地理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根据义务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生活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地图导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要积极构建地图导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此外,每个初中生都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素养,这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状态等,且也包含了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意识[2]。教师在地图导学模式下应以学生的努力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相应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构建初中地理地图导学模式的实践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意识到构建地图导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地图导学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创设地图导入教学情境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主要借助PPT讲解和课堂板书教学,加强引导学生基于理论知识和地理地图,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思维发展产生限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甚至还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这时教师要合理利用地图,将地理事物的差异和空间联系重点突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地理地图,发散其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3]。为此,笔者开展教学活动时合理利用地理地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收集与教学情境有关的地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融入所学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以教学“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利用网络收集了航拍卫星地图有关的纪录片,并将其当做地理图形,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地球。

在此之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长得像地球的物体,将地图和生活结合,让学生在形象思维基础上建立了抽象思维,学生对地球大小、形状等内容形成充分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2利用地图探究学习
        教在教学中可发挥地图指向的作用探究教学内容,合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学会以问题为基础分析和观察地图。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比较简单的问题中自主发表看法和建议[4]。以教学“日本的位置、地形和气候”为例,笔者先是给学生出示了地图,让学生探究日本的位置,即位于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部,领土组成主要为四个大道,即北海道、四国、本州和九州,还有一些小岛屿,总面积大约在37.8万平方公里。在此之后让学生借助日本的地形图探究日本地形,即日本主要以山地为主,约占全国面积的,平原较少。其中,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是最高的山,且也是世界上知名度较高的活火山。紧接着笔者由出示了气候图让学生探讨日本的气候,学生从中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南北跨纬度较广的国家,具有明显的南北气候差异,且四季分明,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高于1000mm,具有极为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上述环节中学生借助地图探究了日本的位置、地图和气候,不仅掌握了读图的方法,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2.3合理利用地图巩固知识
        地理学科知识点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且知识点比较复杂,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则很难清晰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但地图的应用则有利于学生在课后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利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增强学生理解与记忆[5]。因此,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后练习,让学生看图-画图-填图,使其更好地巩固和梳理所学的地理知识,让学生牢记地理地图,更好地保障课堂教学成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以教学“中国的自然环境”为例,笔者先是让学生画出中国地图,并将湖泊、河流和平原等绘制出来,之后将相应的名称标注出来,之后在绘图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像填写相应的知识点,最后根据记忆力自主绘图,选出优秀的作品给全班同学展示。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和识图能力,为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建设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这与学生思维特点相符合,如此一来抽象复杂的课堂知识变得更为具象和直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地图导学教学中可建设以地理地图导学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地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汪惠萍. 构建初中地理地图导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31):93-94.
[2]蔡芳, 冉浩.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J]. 小作家选刊, 2016(32):90-90.
[3]吴萍.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 读书文摘(中), 2019(12):1-1.
[4]周彩环.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之我见[J]. 速读(上旬), 2017(3):52-52.
[5]姜华. 谈以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9(20):9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