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忠勇
重庆市南川区第三中学校,重庆 408415
摘要:高中班级管理是一个需要考虑全方面、多纬度的管理体系。在学生教育内容中,在承载的形式上包括心理健康与思想德育教育等因素。如何将这样较复杂的要素形式整合起来是需要从内在要素以及多纬度层次进行剖析的,这涉及到学校对班级管理学生的整体教育内容的建构。在一定的综合学生素养能力下展开合理相应的结构系统,以此发挥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德育塑造的整体过程。但是,目前学校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德育塑造意识显得较薄弱,因此,教师需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德育塑造的管理力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教育能力与个性潜力,体现出高中学生在社会中的基础意识与德育素养的核心价值,在学生人格塑造以及价值观念发挥出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德育
一、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塑造的整合意义
(一)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概念因素
德育教育是在班级管理体系中系统存在的,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基本构成因素。它与智力、美学、体育运动是完全分不开的,因为有着这些教育因素,才使得教育系统形成整体的有机联系。但是在德育塑造教育方面,它不是单一简单要素,它具备在相对独立且多纬度的层次系统当中,包含多样的部分要素。这样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需要共同存在发挥作用,作为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子系统,高中班级管理不仅包含思想德育教育,还需要有多维度的方法、途径以及教师的教育评价等。所以,任何的教育都会存在怎样教或用什么培育人才问题。因此,德育塑造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教育的过程要素一样,都是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没有了德育塑造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它是不完整的。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塑造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在各个管理活动中相互交融,逐步渐进,深入建立班级管理综合素养的有机整体。班级管理过程系统体系中没有德育塑造的教育内容,那么班级管理过程就会无法有效展开,还会导致德育素养方面不复存在。虽然,德育素质培养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当前实际班级管理中,对于怎样建立学生的德育素养仍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整体系统与德育教育思想内容的理论内涵。所以,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并不能轻而易举地展开,即使这样,教师还是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探究思考。
(二)在高中班级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德育塑造的概念解析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培养内容体系,为现代学校思想的政治教育整体构建提供探究的基础。明确思想德育教育体系的管理教育概念,首先要对思想德育教育的内容体系进行基础探讨。如果模棱两可界定的内涵,那后期的班级管理就无法有效进行。虽然思想德育培养教育概念的正式提出已有30年左右的历史,直到今天,在实际生活中对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德育教育的思想内涵需要一个准确的回答。所以,思想德育培养的教学概念必须正面做出回答。这是思想德育培养探究的前提基础,这表示从理论角度对学生心理培育与德育塑造进行本体意义的探讨,这种状态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逻辑转变的本源,为教师在进行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在目前学术界与理论思想、德育教育的概念界定情形,从德育素养教育空间角度界定出班级管理教育,它包含着思想德育教育的核心内涵,即“狭义与广义”。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已在逐步进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综合实施模式,这是一种理性的现实需要。介于此,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达不到学校思想德育教育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特点,这是学校教育的特点,也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一事实表明,学校教育是在学生的德育塑造与建立健康心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介于此,班级管理中的建立健康心理与德育塑造与思想教育存在诸多的关系。
二、建立高中管理中心理健康与德育塑造的体系策略
(一)德育核心素养培养是在系统思想教育进行时的主要环节
德育核心素养是学校思想政治品德课的体系载体,是学校针对班级管理时的重要依托。所以,为能更好地建立整体的德育教育构建内容,完善整体的学校培育学生的思想德育课程体系,作为课程的灵魂,需要进行安排课程目标、教材撰写、教课目标等总体规划出整体课程设计。但从客观上看,课程的整体体系的视角来看,这采用了逐步阶段的设定模式,使目前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还没完整的标准体系。这种封闭的思想政治课程,严重影响了课程间的有效衔接。对于一些脱节、重复、推进等问题,使得政治品德课内容存在不合理现象。针对如何实现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德育与健康心理培养,需要制定一套具有整体、层次性统一思想政治的课程标准。
(二)德育核心素养教育内容的整体观念
要想实现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思想教育的整体建构内容,需引导德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内容教育观。在不同的环境下,学生同样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家中,学生需要接受父母的敦敦教导;社会中,遵守社会规范;在学校里,需遵守校级班规,可以把这三方共育为一个联体,把其中的学校一方作为联体的中心点,一方连接社会,一方连接家庭。对于双方的辐射,社会的认可与家庭的配合,使得多方协同合作。学校德育素养的培养维度包括教育者、学生、多个学科的教学人员及德育培养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全面积极的成长。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从确定目标、德育内容确定、德育评价实施展开到德育环境转化,这每一个进行的步骤都是循循渐进、环环相连的,在德育教育工作时共同实施力量,实现有效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核心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学生在教育中是主要地位,对于德育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塑造建立一个人的完善过程。所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坚守“立德树人”激活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完善意向。在实际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在学生通过实践与体验的学习过程当中引导其了解自身人格发展的自我成长,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意识性,使学生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学生对德育培养产生的误解,展开德育塑造健全人格的效果最大化。此外,在承传德育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新的方式,吸收并借鉴优秀的德育方法,取其精华,积极实现教育学型面向科学研究的重点转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进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健康心理的完善发展。
三、结语
人格的精神包括情感知觉、情志、品德、意识的精神维度的整合,它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学生的自主控制能力。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核心素养是学生第二次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方法。探究从多个方面等多元化角度进行建设人格塑造的作用,只重视学生的智力或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方式单一,内容反复僵化,因德育塑造的教学环境变得复杂多样,需注重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扩宽高中学生德育管理的内涵需要。在构建师生关系、德育管理理念、实施的坚持原则、对于学生潜力的激发等方面着手,有效发挥高中德育管理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创瑜.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J].科教文汇,2020(007):127-128.
[2] 徐芳.浅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001):60-61.
[3]钟建锋.素质教育改革下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C].2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