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 (134000)
摘要: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十分好动活泼,与小学其他课程相比,他们更喜欢要求较低且较为自由的体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体育课程具有极为关键的功效,体育课程的有序开展可以帮助小学生锻炼自身身体素质,健康安全成长。但如今大部分小学的体育课程仅仅局限于课堂活动,而教师向学生传递科学体育知识的时间较短,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对自身教学方法不断进行优化创新,从而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 创新教学
1.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1.1体育课堂较为松散
由于小学生十分活泼好动,喜爱无拘无束的课堂生活,对于枯燥死板的教学课堂往往具有浓烈的抵触心理,因此十分喜爱体育课程。与中学生相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更加难以管教,从而导致大部分体育教师都会给予小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而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最常见的事情就是一起玩游戏或者围坐在一起闲聊。长此以往,小学生不仅无法通过体育课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还可能会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2师生双方对体育课程存在错误认知
小学生自身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较浅,从而其不会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也认为体育课程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课程,仅仅只是用来调剂学生心情的,这些错误认知将严重阻碍小学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从而无法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素养。
1.3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差异性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会开展针对性教学,同时采用相同的标准、相同的方法开展课程,这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的小学生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差异性,像身体以及心理所能接受的锻炼强度都是不同的,如若小学体育教师选用一样的锻炼强度,那么对部分小学生而言学习内容十分简单、对另一部分小学生而言学习内容十分艰难。从而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彻底失去兴趣,严重降低学生积极性。
2.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体育课程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科技进化的产物,其可以为学生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保证体育课堂的有趣性与轻松感,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项目训练。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知识点转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易于学生理解,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牢牢掌握此种特征,适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例如,当小学体育教师讲解“三级跳”知识点时,就可以在正式上课前首先在网络中寻找关于三级跳的详细图片或者视频,而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播放,充分提高学生练习三级跳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三级跳比赛,从而推动学生内部开展良性竞争,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同时,体育教师还需要将三级跳动作中的易错点使用慢放的方式进行动作拆解,让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掌握动作技巧。当教师播放完毕所有视频与图片后,可以带领学生去体育馆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套正确、清晰的动作图示,从而可以大幅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推动体育课程的高效开展。
2.2利用游戏开展体育课程教学
根据分析调查可知,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以及思想十分死板、单一,在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中小学生会逐渐对体育课程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面对此种情况,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牢牢抓住学生年幼、好玩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化策略开展体育课程教学。
例如,当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一百米跑”课程时,就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一起“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将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而后教师下达开始的指令后,“警察”与“小偷”一起向终点跑去,教师可以给予未被警察抓到的小偷以及抓到小偷的警察一定奖励。此种教学策略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课程独有的魅力,打造轻松的体育锻炼环境,还可以帮助体育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率,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2.3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体育课程教学
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产生一定程度的重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保证班级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充分激发学生体育潜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例如,当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立定跳远”课程时,就可以将学生合理地划分成几个学习竞赛小组,而后让每组学生依次进行跳远,将平均分作为该小组的最终比赛成绩。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科学划分,最大程度地降低竞赛小组之间的差距。此种教学策略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为了小组荣誉而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体精神,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如今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断创新自身教学策略与理念,打造轻松愉悦的体育活动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喜俊.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 南北桥,2021(3):88.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85.
[2] 王婷.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108-109. DOI:10.3969/j.issn.1006-8902.2020.01.053.
[3] 郭恺莉. 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创新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6):15-16.
[4] 宋志伟. 基于创新角度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分析[J]. 学周刊,2021(13):155-15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77.
[5] 李勇彬. 创新角度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完善方法[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8):78,80.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08.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