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燕
济南市堤口回民小学,山东 济南 250031
摘 要:音乐课程合唱教学作为艺术类教育的一种,在音乐体系的建构下,可有效提升合唱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当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前提,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探讨提高合唱教学质量的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教学;课堂合唱教学
引言: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可起到美化情操,净化心灵,促使人健康向上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小学音乐教育也愈发重视起来,合唱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及音乐素养,而且能够对其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为其全面发展及社会参与树立强大的精神保障,因此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究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1.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意义
1.1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推动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对知识内容的真正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不成熟,其对于新鲜事物存在着很强的好奇心,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采取情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处于音乐的情境之中,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切身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效果。
1.2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提升合唱效果
若想使合唱的效果达到一定的高度,合唱中的每位学生都做到音调和声高的统一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之间相互默契的提升,从而使合唱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例如在《萤火虫》的歌曲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歌词的描述找出萤火虫的高尚品质,结合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萤火虫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演唱活动,明确组内成员的主要任务,从而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促进小组之间更好的进行合作,降低合唱的难度,提升学生在合唱中的能力。
1.3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音乐教学中,小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够极大地促进合唱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合唱过程中,学生对合唱作品的了解深度,直接影响着对于歌曲感情的诠释是否恰当。学生在演唱中,只有做到对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才能够更好的控制演唱时的音调,从而做到对歌曲感情的充分发挥。
1.4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及时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从而在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将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任务,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作为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对学生的适当指导,提升学生对音乐审美趣味,使音乐教学能够在小学教育当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解析
2.1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一般是通过技巧、气息控制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类教学课程实践性较强,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以此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但现阶段,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讲,部分学校以主体课程教育为主,对于音乐类课程未能应有的重视程度。
2.2学生合唱兴趣度不高
对于合唱教学来讲,一般是指团体演唱的协调性,对于音节发音、韵律掌握等,需保持同一节奏,以保证整体演奏效果的一致性。
另外,合唱作为一种团体模式,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演唱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磨合时期,为此,将出现同一音节、音调、句子重复演唱多次的现象出现。此种重复演唱模式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讲,易造成枯燥、兴趣度锐减的情形发生,不利于音乐教学。
2.3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在音乐课程中开展合唱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团体能力、兴趣爱好等,此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的参与度占据主导地位,教师通过课堂上的行为管教、思想管教等,可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但现阶段,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是不具备专业资质,对于合唱类课程一般以基础知识教育为主,对于演唱能力培养力度较为匮乏。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书面成绩为主,将弱化合唱教学在音乐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3.提高合唱教学质量的途径
3.1融合多媒体教学技术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与设备的不断完善下,推到教育行业的改革,令学校教育逐渐向智能化、科学化方向转变。为此,可在小学音乐课程合唱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建构立体化教学环境,例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在网上搜索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等,令学生对课程内容中的理论知识进行立体化理解,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此同时,可将合唱教学内容做成教学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以此来彰显出音乐意境的魅力所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完善教学体系
在音乐课程教学主体目标确立的前提下,应以目标为基准,对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将学生作为教主体,深度挖掘音乐内容所蕴含的意义,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自身特性等,对于不同差异性较大的学生,应采取针对性教学,同时应将教学内容进行简化,以保证合唱教学模式可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符合,进而提升音乐课程合唱教学的效率。
3.3建构律动感合唱氛围
合唱作为团体型项目,其主要考察的是演唱人员的协调性、整体性,并对团体演唱所突出的意境美感等进行分析,以此来对合唱进行综合评价。为此,在对小学音乐课程合唱教学进行优化时,应建构律动感合唱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演唱行为进行思想意识上的宏观引导。在对演唱曲目进行选择时,可通过多种乐器的组合型伴奏,来对学生进行演唱指导,在部分演唱的音调转折点、音节转折点处进行乐器指导,提升学生演唱与课程氛围的融合度,进而提高合唱教学中的有效性。
3.4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体教导的地位,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等对教学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为此,在对合唱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时,应对教师进行规划型培养,为教师灌输正确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完成教育职能的转变,实现音乐教学的能力化培养,以提升实际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应定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通过校内调研培训模式、校外综合培训模式等,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执教能力等进行培养,并对音乐教师进行定期考核,以此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职能行为等进行约束与规范,进而提升音乐课程教学的质量性。
结语
总而言之,促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良好发展主要来自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并且教师也应当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有效提升,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郑娟钦.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4}(07):18.
[2]李晓.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教育观察,2021,10(23):135-137.
[3]张磊明.让合唱之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精彩绽放[J].小学生(下旬刊),2021,{4}(06):119.
[4]胡琳婕.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剖析与策略探寻[J].新教育,2021,{4}(1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