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教学理念下的文章题目标点符号教学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焦斌
[导读] 利用聚合思维教学原理,寻找《×××,××》文章题目标点符号的秘奥

        焦斌
        安徽省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  要:利用聚合思维教学原理,寻找《×××,××》文章题目标点符号的秘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
        关键词:聚合教学;文章标题;标点符号;教学策略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学校邀请专家为五年级同学开设讲座。通过认真听讲,同学们体会到近代中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历史性发展与成就,群情激奋,并写下题为《崛起吧,中国》的听后感。
        在小组交流学习时,同学们发现大家提交的习作题目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标点符号格式:
        (1)崛起吧,中国  (2)崛起吧,中国。  (3)崛起吧,中国!
        (4)崛起吧!中国  (5)崛起吧!中国。  (6)崛起吧!中国!
        同学们争论不休,到底哪种正确呢?为此,我利用聚合思维法开展了一次微型教学。
        一、收集信息,寻找《×××,××》文章题目标点符号的秘奥
        心理学原理表明,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与他们的聚合思维水平关系密切。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按照“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得出结论”的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聚合思维学习方法。
        我告诉同学们,语言文字规范性权威的报刊杂志有《人民日报》《语言文字运用》《咬文嚼字》《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师》等,而离同学们最近的权威资料就是我们天天使用的语文教科书,它是语言文字规范学习的典范。于是,我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统编语文教科书全部发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来发现《×××,××》文章题目的标点符号规律。


        二、筛选信息,发现《×××,××》文章题目标点符号的秘奥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部编语文教科书课文题目进行了筛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文章题目信息作如下归纳: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二年级下册第5课)
        《听听,秋的声音》(三年级上册第7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四年级上册第24课)
        《我爱你,汉字》(五年级下册综合学习单元)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第14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九年级下册第1课)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普通高中必修上册第4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普通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课)
        通过比对,同学们发现第一种《崛起吧,中国》标点符号是正确的。
        果真如此吗?
        三、得出结论,归纳《×××,××》文章题目标点符号的秘奥
        此时,我告诉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收集信息时使用的数学统计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这是一种或然性推理,而真正有说服力的是必然性推理。于是,我向同学们隆重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这是一部规定标点符号名称、形式和用法的标准性文件,由北京大学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权威发布,对汉语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适用于汉语书面语,也供外语界和科技界参考。
        同学们在该文件找到下列表述:(1)从“3标点符号的种类—3.1点号—3.1.2句内点号”中,发现句内点号是“用于句内的点号,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冒号。”(2)从“4标点符号的定义、形式和用法—4.3叹号—4.3.3基本用法”中,发现叹号“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3)从“B.4文章标题的标点用法”中,发现“文章标题的末尾通常不用标点符号,但有时根据需要可用问号、叹号或省略号”。
        分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从文件(1)和文件(2)知道《×××,××》中间应该使用句内点号,不应使用叹号这样的句末点号。再结合文件(3),同学们综合判断出第1种《崛起吧,中国》和第3种《崛起吧,中国!》是正确的。按照从简的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部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均未在《×××,××》文章标题的末尾使用叹号,建议同学们也按照从简的原则,使用《崛起吧,中国》习作题目标点符号格式。
        在谈及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时,有同学说:“老师将小学到高中三个阶段的语文教科书让我们自己看,自己发现规律,真是很有趣!”也有同学说:“语言文字规范这么重要,还有点复杂,我以后要多加注意!”还有同学说:“今天的语文课堂,我还学到了一种思维方法,先尝试归类找规律,然后还得找到权威语文工具书来印证这个规律!”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也觉得有满满的收获,语文教学真是乐在其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