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春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走过了100年激荡与辉煌岁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其秘诀就是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的百年建设在理论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百年历史,经验启示
2021年7月1日,是党的百年华诞。一直以来,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历史是由多方面内容构成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加强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就是要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人推进反腐败斗争。[1]在这一总体布局中,由于各方面建设的功能和任务不同,因而其必然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一、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正确制定和实施党的政治纲领及政治路线。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十九大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断,鲜明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路线遭遇了三次“左”倾错误,这给党的革命事业带来巨大危害。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基础。抗战期间,党在根据地的建设与民主制度上实行领导一元化,全体党员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不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的实际斗争中。[2]抗战胜利,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成为完全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3]
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先后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从根本上净化党政治生态环境,保证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各项社会改革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旗帜鲜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党领导国家的科学形式。邓小平对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让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深入理解未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时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坚决捍卫、坚定执行。
二、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是确保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科学性,提供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引,是巩固全党共同奋斗、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它贯穿于党的各方面建设中,是整个党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从党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出并确立了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落实到党的实践建设中,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仍然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积极探索执政党思想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同志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继续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引领推进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首要的一点“是抓思想从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魄,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着力教育引导全党坚定理想、坚定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
三、组织建设
党的组织建设就是要制定和贯彻执行正确的组织路线,培养适应党的任务需要的各级领导干部,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党员队伍,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等,其根本任务是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党在组织上的先进性、纯洁性。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建设是一个逐步开创的过程。土地革命时期,党一方面调整组织路线的正确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提出“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的组织建设任务[5] [6]。解放战争时期,为夺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开展了系列组织建设,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也为新中国建设作了重要的组织准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党搭建了全面执政条件下在全国的组织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执政地位和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成立了纪律检查和监察的专门机构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对党的各级监察委员会施行直接领导。开展大规模的整风整党运动,为后续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四人帮”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党和国家的工作得以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7]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同的奋斗目标,党要全面提高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8]大会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9]
四、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包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育和发扬党的各种优良传统和作风,纠正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端正全党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作风,建设体现党的性质宗旨、适应党的任务需要的好党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具体国情的研究、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属性的思考以及组织各种斗争的实践,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步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反对本本主义,立足中国的具体情况探索革命道路,为淬炼党的优良作风奠定了实践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党的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0]为全党敲响了抵制思想污染、克服精神懈怠、防止意志衰退的警钟,成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永恒价值的座右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国家建设与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党也因全面执政而成为领导国家建设的核心力量。1949~1966年,党出于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努力展现共产党领导新中国的先进性,保证党的建设正常开展,先后领导开展了4次党内整风运动。这些整风运动的时间长短不一,具体背景不同,主题和内容也有差别,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但党的建设总体上是健康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也开始进人新征程。党的十八大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反对“四风”贯彻于从严管党治党的全过程,遏制了不正之风在党内的滋长,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局面。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继续狠抓党的作风建设不放松,保持党的作风建设的强劲势头。
五、纪律建设
党的纪律建设就是要完善党内法规和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规范和约束全党的行为,通过教育、监督和执纪,确保党的纪律得到全面有效执行。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党提出了“政治纪律”这个概念,并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制度的初步创立,为后来党内监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11]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首次完整地提出“四个服从”的组织纪律,在党内开展思想斗争,保证党内思想上的一致,提高党的铁的纪律,保证党行动上一致。[12]延安整风运动把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为整风的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还把列宁论党的纪律列为延安整风的学习文件。 党的十一届五中提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十二项基本原则,为党员干部制定了规矩。党的十二大根据需求修订了新党章,明确列出纪律处分的类型以及纪律处分的执行程序,首次制定了党的纪律的执行程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把纪律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内容,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体现了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的重要地位。 [13]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将纪律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坚持惩前恩后、治病救人方针,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执纪,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紧。
六、制度建设
党的制度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党的各方面建设和工作的制度,其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在系统总结党的各方面建设和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实现党的各方面建设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健全的制度保障党的各方面建设和工作顺利推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先后在井冈山、瑞金、古田、延安等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的党组织制度、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等,对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制度建设的初步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以及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构想,继承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优良传统,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根本和基本的政治制度。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刻汲取“文化大革命”以及苏共亡党、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实践经验理论化、制度化,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将其置于突出位置,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14] 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举措,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过程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七、反腐倡廉建设
腐败是一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既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也违背公共道德的行为。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同时也取得了不忘初心、拒腐防变的反腐败压倒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政治思想、纪律作风、民主监督等方面确立了党的反腐倡廉思想,并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反腐倡廉建设积累了经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把防止干部腐败作为巩固人民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任务,在肃贪倡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将廉政建设的内容写进宪法,成立党和国家的反腐机构,发动群众开展反腐防腐运动。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以全面修宪为引领,大规模恢复重建被“文革”破坏的国家法制;进入新世纪,党的反腐倡廉在制度建设中加强的阶段,党中央及时总结对策性反腐的基本经验并将其固定下来,将反腐倡廉建设同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结合起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化建设。
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为“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人总结建党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突出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党纪与国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反腐败斗争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转变,取得压倒性胜利,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八、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一直重视和加强党的建设,并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党的政治建上,我们依靠斗争,维护自身的阶级属性、政治属性,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锤炼党员干部政治本领,清除党内无原则的宗派和山头。在思想建设上,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既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提供了重要思想保障,也为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在组织建设上,党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立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党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在作风建设上,党始终坚定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没有间歇的时候,更不允许有丝毫的松懈。在纪律建设上,要把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在面对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时,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在全党范围内加强党的纪律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在制度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历经探索、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演进,形成了内涵丰富、系统严整、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积累了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上,深入分析建党百年反腐倡廉建设的演进轨迹、总结历史经验、进行理论探索和概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持续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之路。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的伟大成就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已经使党完成一个又一个历史使命走到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认真梳理党的建设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深人推进党的全面建设这一伟大斗争,为中国巨轮行稳致远提供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48页.
[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63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02页.
[4]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7年第1期.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8、90页.
[6]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8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477-478页.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674页.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59-560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11]钟宪章.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4):40-46.
[12]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939-1940)[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3]习近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3-01-22)[2019-07-22]
http://cpe.people.com.¢n/n/2013/0122/¢64094-20289660.html.
[1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杨春(1993.02-),男,汉族,本科学历,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助理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