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霞
苏家屯区湖西街小学 辽宁省 沈阳市110101
【教材分析】
《牧民新歌》是由中国著名长笛演奏家简广义先生于1966年创作的,以内蒙古民歌的曲调为素材。它有着浓郁的草原气息,展示着迷人的草原风光,牧民诗意的放牧生活画卷。
【教学目标】
1.借助于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蒙古族音乐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2.课外在听到《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后,能够说出乐曲的曲名。
3.认识民族乐器-笛子。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蒙古族乐曲中具有的风格,可以哼唱出乐曲中的主题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竹笛、乐谱。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分析法。
【教学环节】
在上课以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并对每一组学生分发乐谱。让学生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师生问好
2.新课导入
老师:刚刚欣赏的歌曲名字?所描绘的是哪一个民族的生活?
学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的。
老师:蒙古族有什么特点?
学生:。。。。。。。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多媒体呈现出了由远至近的四幅画面,分别是蒙古包、服饰、歌舞、赛马。
老师:目前我们针对蒙古族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想不想到草原上骑马呢?相信这首笛子独奏《牧民新歌》可以让我们在音乐的氛围中,进入到草原中和牧民一同感受他们的生活。
3.新课教学
(1)欣赏全曲
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播放《牧民新歌》请学生静听。
老师:这种美妙的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美丽画面中呢?
学生:。。。。。。。
老师:谁能告诉老师这首乐曲共分几个乐段呢?
学生:。。。。。。。
教师播放乐曲,简介乐曲的段落:其中包括引子、慢板、小快板、结束段。
(2)分段欣赏
A引子
老师点击多媒体,播放乐曲引子部分的旋律,教师弹奏这一部分。
老师:乐曲引子部分的拍子具有的特点是?展现出怎样一幅画面?
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小结,补充陈述。
B慢板
老师点击多媒体,播放乐曲中慢板部分的旋律,并弹奏此段。
老师:请学生在乐谱中寻找到乐曲的主题乐句?
学生:。。。。。。。
老师此时呈现出主题乐句的谱例,并带领着学生将此主题乐句尝试唱两遍,以加强印象。
老师:你们可以谈谈对此乐段的感受?
学生:。。。。。。。
老师:此乐段所描绘的是牧民情不自禁、放声歌唱幸福新生活。老师并清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曲中的前两段。
老师: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次创作家,根据主题乐句抒写出自己的情怀?老师带领着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自由地进行创作。
学生:各小组展示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且说明自己创作的意图。
老师板书,记录谱例。师生一同演唱优秀的创作,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肯定,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热情度。
C小快板
老师点击多媒体播放小快板部分的旋律,并且弹奏这一段。
老师:乐曲在此段中所表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学生:赛马。
老师:那让我们一同跨上骏马和牧民们到辽阔的草原上一展英姿吧!
此时老师点击多媒体,并播放小快板部分的乐曲。老师和学生一同作出骑马的动作。
老师:同学们,你们借助于乐曲的什么变化能够感受到赛马情景?
学生:。。。。。。。
教师的板书如下图:
老师和学生一同念、击打此节奏。
老师:此段乐曲中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产生了变化,将整个乐曲的激昂之情推向了高潮,也将我们带入到了乐曲的最后一段,这就是结束段。
D结束段
此时老师点击多媒体,播放乐曲中结束段部分的旋律,老师弹奏此段。
老师:你们在此段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在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场景?
学生:马叫……
老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乐曲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万马奔腾、嘶鸣声声的情景,让我们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整首曲子的欣赏。
老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可以谈一谈对乐曲及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感受吗?
学生:。。。。。。。
老师此时点击多媒体,并呈现出蒙古族音乐风格,文字背景音乐主要是《牧民新歌》慢板部分。同时呈现出乐曲主题思想,就是《牧民新歌》借助于描绘大草原、牧民放牧生活画面的描绘,向我们展现出蒙古人民的新生活,也表现出他们对新生活的无限热爱、对家乡的深情赞美。背景音乐就是选取的《牧民新歌》引子部分。
4.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曲调缓慢而且深情,在节奏上是自由平稳的,大多数乐曲都是采用着羽调式结构,具有辽阔的艺术风格,主要的伴奏乐器是马头琴、三弦子。例如腾格尔演唱《天堂》、胡松华演唱的《赞歌》、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
5.合作互动
教师使用钢琴演奏出乐曲的小块板部分,请几个同学表演出骑马的动作,要求其他同学采用击掌的方式打出节奏,并积极地进行合作,体现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6.布置作业
搜集《牧民新歌》碟片、磁带、mp3音乐;画一幅表现草原景色的简单画‘学唱一首蒙古族的民族。
7.回顾结束本课
老师: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音乐的旋律,和牧民一同尽情歌唱、舞蹈吧。老师此时点击多媒体,并播放《牧民新歌》音画,师生跟随着音乐起舞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