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施工测量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张春艳 王霏涵 肖利
[导读] 在开展工程测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涉及专业教育内容
        张春艳  王霏涵  肖利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
        摘要:在开展工程测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涉及专业教育内容,同时也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真正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全程育人的基本教学目标。本文就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作出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元素;高职院校;施工测量课程;教学设计
        前言:作为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一门课程,施工测量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该课程应当真正以培养“高端技能型工程测量员”为核心,提升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桥梁、线路以及隧道等工程建筑结构的测设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敢于创新,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因此,思政元素的融入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怎样的方式,赋予专业知识思政意味,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简单叠加的方式,真正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地意识到,时代的发展促使施工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思政元素,这也是当下我国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1、课前导入
        施工测量课程教学以“双主体”的教学思想为主导进行设计,将云课堂平台作为依托,将整个课程教学分为课前自学、课中导学以及课后评价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真正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在学中做以及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下受到启发与感悟。
        笔者针对高程传递放样一节课针对学生开展教学,希望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明确掌握高程向上如何传递等相关知识,其中向上传递的相关知识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之前,笔者针对性的在网络上选择了相关的视频,诸如《辉煌港珠澳,最美中国桥》、《厉害了我的国》等纪录片,在课堂云平台中进行播放,让学生在更加宏大的视角上直观感受我国的超级工程。在观看过视频资料之后,学生就自己的感受发表观后感,学生自身的爱国情感以及自豪感更加强烈,同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动力与激情。随后,笔者针对学生开展桥梁施工模拟动画教学,促使学生对桥梁的施工工艺更加的了解,对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测量工作进行明确。最后,教师针对教学发布教学任务:在进行桥梁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支座垫石的高程位置进行准确的放样。学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能,与自身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对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充分的讨论,学习氛围紧张和谐,教学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2、课堂教学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学生真正明确测量工程师“中国桥”这个超级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引导学生逐渐明确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测量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对学生的行业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进行重点培训。

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普通地面高程放样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对自身所学习过的相关理论进行结合,保障学生可以区别普通地面高程放样以及地面高处放样的不同,借助思维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对于高处放样,无法直接利用水准尺进行测量,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云课堂中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设置讨论任务,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想法,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得出了“需要利用一定的工具将地面高程控制点传递至高处,随后参照一般高程放样的方式实现”。当这一教学关键点得到充分的明确之后,笔者引入钢尺来进行测量原理的讲解,并同时进行测量步骤的讲解,在测量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关键点在于正确计算出待测点水准尺的理论读数,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各种水准仪的操作并养成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钢尺在进行高程传递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进行改正,其中主要包括温度、倾斜以及尺长等三个方面。学生应当掌握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怎样在钢尺传递高程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改正来保障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并从中逐渐领悟到施工测量工作人员理所应当具备的职业操守以及工作态度。
        当理论部分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当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操作,对高程传递原理的理解进一步的巩固。与此同时,要充分保障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的结合。笔者在课堂中设置了实训任务,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组内各个成员分别完成放样的元素计算,配合模拟实践等,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解决垫石高程放样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比赛的模式下,逐渐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充分认识到施工测量是一项团队性的工作,在整个测量的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与义务。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促使学生养成充足的责任心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最后,笔者参照现阶段企业生产以及行业规范评价各个小组的计算成果以及方案实施情况,针对放样成果的复核进行重点验收,重点教育出现的数据涂改以及更换的不良现象,敦促学生真正养成诚信为本以及实事求是的品质,这也是对学生最基本、最为重要的要求之一。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引入了企业成果验收标准,促使学生的质量意识以及规范意识得到充分的提升。笔者在完成本次课堂实训操作教学之后,又向学生展示了几起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概念,逐渐形成良好的测量工作素养,真正担负起施工测量工作的重任。
3、考核评价
        在完成课堂教学环节之后,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成果进行了重点的考核,促使每一位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补足,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保障。真正做到评价是终点也是起点的教学目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思政元素的考核项目可以针对性的加入,并将其纳入到主观评价中。团结协作性,主要包括小组解决问题的效率、实习中分工的合理性以及实习成果的质量等,由各小组组长和教师完成评价。工作态度,主要包括学习和实训中表现出的认真细致、严谨负责以及实事求是的品质等方面,由个人自评、成员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来完成。规范和质量意识,主要包括各小组成员在实习中操作的规范性、成果的质量等,由教师来完成。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开展施工测量教学的过程中,以专业知识教学为基础,真正探索出更加迎合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时代要求的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结合的方式,积极通过引导学习、课程讲解以及学习评价等多种手段,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开展一体化的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论技能以及道德修养,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现代化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柳新强.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施工测量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11):41-42+45.
[2]祝武标,王念珍.开放教育《建筑测量》课程教学设计[J].智库时代,2019,{4}(28):191+195.
[3]于明旭,林乐胜.项目化课程对建筑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增进性研究——以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课程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11):59-62.
[4]刘舜,黄娟.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建筑施工测量》课程整体设计[J].高教学刊,2015,{4}(24):162-163.
[5]孙春扣.建筑工程测量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4}(1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