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何亭亭
[导读] 随着近几年网络全覆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具大的变化
        何亭亭
        韶关市武江区田家炳小学
        摘  要:随着近几年网络全覆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具大的变化,其中,教育面临着改革,孩子的心理健康随之被影响。文中分析了网络社会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利、弊因素,针对弊端探讨了对策,从而让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网络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都存在着利、弊因素,而小学生因为心理年龄特征的原因,在享受着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利的影响。那么,网络对小学生的心理究竟有什么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呢?笔者结合十多年的小学信息教育一线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探析。
一、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一)线上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线上教学的推进,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尤为明显。随着各校线上教育的开展,在家长的角度,家长陪着孩子学习的机会加大了,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家应该要自觉的学习,当家长看到平时几乎无法看到的上课情况,自然产生了焦虑情绪,便施加予更多学习压力;在学生角度,学生脱离了集体学习的形式,要独立一人完成学业,本来就很考验他们的自觉性,在缺少教师的积极影响和集体互动的情况下,学生无法轻易得到帮助和肯定,难体会到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再加上家长的焦虑情绪,孩子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感,增加了学习困难情绪,从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二)网络特点带来的负面影响
        1.网络的丰富性
        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可以随时查阅答案,但是这样迅速的得到结果,容易造成学生趑趄不前,他们只会一味的想从网络得到答案,而缺少思考、计划、实践的求知行为,他们的思维只能按部就班,长期以往,无法对知识进行质疑和求真,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遇到事情也不懂灵活变通,不利于身心健康。
2.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很多新奇、有趣、黄色和暴力的信息,由于年龄和特征的原因,多数孩子很难分辩出网络信息的真假,加上好奇心很强,社会阅历少,使他们容易上当受骗,久而久之,他们会怀疑现实世界的一切,缺乏判断力,形成缺陷人格。
        3.网络的传递性
        网络的传递性让人们随时可以和任何人不限距离进行交流。学生可在虚拟世界毫无约束地想说就说,不用遵循礼仪规则,也只接受阿谀奉承。时间长了,对于现实社会的交流,习惯胡编乱造,面对家人、朋友的“忠言”,总认为带有敌意,心理抗拒,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无比危险的,他们会逐步失去在现实社会交流的欲望和勇气,逐渐迷失在网络世界里,造成孤僻和无法受挫的心理问题。
二、面对网络学生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
(一)家校互助营造氛围
        1.有效陪伴营氛围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永恒港湾,是孩子的有力后盾,有家长的监督和引导,孩子的教育将事半功倍。网络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孩子容易沉浸在网络世界里,有的孩子为了升级游戏,偷偷地花了父母大额积蓄,这种情况却不在少数。

家长应担起陪伴和监督孩子的责任,改变潜意识中孩子应该是自觉的观念,做到有效陪伴。可带着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家庭游戏、主题分享、户外运动、周未劳动、睡前谈心等此类活动增加亲子间的密切度,开阔孩子的娱乐项目,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目标,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下才能有效进行引导和监督,这样有利于建立好的心理健康。
        2.学校宣传造氛围
        学校是孩子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站,学校的氛围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步入学校时,便可感到浓浓的校园氛围,对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可先布置好校园的德育宣传栏,内容是校园网络标兵、网络学习小卫士、班级网络小班长等,可以是一些优质网站,如中国科普网、学生科技网、中国少先年锋队、小荷作文网等,还可以在地板和楼梯间上张贴有教育价值的资料;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氛围的建设,让学生提供一些心得、计划、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创编作品等用来美化班级,每学期开展一次以网络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以促起良性竞争和共同监督,让学生把精力放在这些有意义的事情上。
(二)规则意识文明上网
        在这网络爆炸的社会,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有智能手机、平板或电脑,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可能不接触网络,也不要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适当利用,是非常有利的。
        1.制定上网时间
        万物皆有度,要使小学生认识到使用网络也是一样,不遏制的使用会产生消极心理,不利于身体健康成长。家长可主动与孩子制定每周上网时间和公约,每次不超过40分钟,如孩子自觉守时,在下次使用网络时增加5分钟,如不能守时,减少5分钟。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一部分。
        2.引导健康上网
        学校、老师和家长要严素向学生提出上网原则:不允许浏览涉及“黄、赌、毒”的网站,如果收到弹出的不健康窗口,也要马上关闭。如发现有浏览不健康网站的学生,学校德育处即时进行引导教育,让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单独深入交流,并通知家长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建议家长陪同孩子一起上网,学会如何正确上网,分享他们的快乐,也能及时引导正确筛选合适信息,全力确保小学生健康上网,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设置保护伞。
        3.提高自制能力
        自制力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制力弱的人意志薄弱,做事往往虎头蛇尾,而且不能控制好负面情绪,比较冲动,心理健康容易有缺陷。学校应结合百年党史主题的故事集或视频让学生观看,先树立自制力意识和正确人生观,再结合现在的新闻讲述不健康上网后导致的犯罪行为,让学生谈体会,写感想。再让学生回家当老师,给家长普及应如何正确上网,一来可以加深学生潜在意识,二来提醒家长要做好带头作用。只有学生自制能力提高了,才能做到防微杜渐,逐步形成健康心理。
        总而言之,在网络社会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是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的方向。在享受着网络社会的多重便捷时,也要学会如何规避网络弊端,不断引导、教育心智未发育完成的小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以发挥最大效果。同时,以三方力量整合的监督机制,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动态,及时反馈、处理他们的变化,从而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华.浅谈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0,(34):9-10.
[2]马佳玉.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好家长,2019,(31):24-24.
[3]刘小彦.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新课程,2021,(7):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