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中高年段动物小说的阅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1杜金凤 2舒 婉
[导读] 动物小说因其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被小学的中高年段学生所钟爱
        1杜金凤  2舒  婉
        1.吉林省临江市建国小学 2.吉林省临江市宝山中学,吉林 临江市 134600  
   
        摘要:动物小说因其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被小学的中高年段学生所钟爱。本文将以沈石溪小说《大鱼之道》为例,围绕“预测、提问、精细加工、推理”四方面阅读策略,为教师对学生动物小说的阅读指导提供一个模板,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关键词:动物小说  阅读策略  深度阅读
        所谓动物小说,即把动物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生动地描绘动物形象,再现动物世界的生活,揭示动物与自然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寻觅大自然的奥秘与情趣,给人类以有益的启示的小说。这与新课标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要求不谋而合。
        接下来,我将以沈石溪短篇动物小说集《大鱼之道》为例谈一谈小学中高年段动物小说的阅读策略:
        一、预测策略
        预测,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封面、封底、序言、目录等基本信息,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对即将进行的阅读进行假设、猜测,从阅读过程中加以验证,最终达到真正理解的过程。预测策略,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在预测的成就感中,享受阅读的满足感。
        《大鱼之道》这本书,封面提供了标题、作者、“黑鲩”的图片,封底提供了沈石溪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篇目,目录中提供了每篇小说的标题。通过简单翻阅后,学生对这本书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可能会做如下预测:《大鱼之道》除了讲述“鱼”的故事,还有其他动物之间的故事;作者讲故事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读故事,也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明白一些道理、受到某些道德的启发;既然是小说,那么栩栩如生的人物、一波三折的情节、真实可感的环境就是在阅读中所要重点关注的。有了这些预判,学生就在潜意识中形成了阅读的方向和目标,为深度阅读打下了基础。
        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也要运用到预测策略。《鱼道》中,运用书中提供的“动物档案——鲩鱼”背景知识,结合自己对“草鱼”的生活知识,预测“鱼道”中所包含的动物真性情。《猫狗之间》,学生则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猫狗是冤家”的观念进行接下来的阅读,在阅读中猫与狗的矛盾冲突得到了验证,而后来二者的谐相处则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检验自己的理解层次,以达到自动自发且循环式的自我监控。
        学生阅读后,也会用到预测策略。读完《智破拐婴案》后,学生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拉拉以后会怎样?预测会让阅读变得更长久,更深入,更开阔。


        作为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一策略,激发学生大胆预测,引发学生思考预测的依据,启发学生总结自己预测的成功经验,让预测这种阅读策略,不仅成为学生的阅读习惯,更使之成为深化阅读的保障。
        二、提问策略
        提问策略,即对作品提出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是质疑问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对于书的阅读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在进行思考,逐渐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在阅读时提出需要综合文本内容的问题,能让学生积极地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水平和记忆水平。
        当阅读过前四篇小说后,学生惊喜地发现《大鱼之道》不仅有鱼之道,还有雉之道、老黑猪之道,为何作者选择以“大鱼之道”作为题目呢?实际上,这是学生对文章主题提出的问题。其一,中国文学史上有将小说或散文集第一篇作为整本书书名的习惯;其二,《鱼道》作为首篇,一开始就对“道”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实际上是开篇点题;其三,“道”作为贯穿整本书的关键词意蕴丰富,坚毅果敢的生存之道,乐观顽强的生活之道,忠义忍让的生命之道……都是它的内涵。
        三、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指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在语文阅读中经常用到的就是利用读书笔记进行精细加工。
        我在《大鱼之道》阅读开始前,除了精心准备的导读外,还专门做了读书笔记体例,专门研究并制定了针对学情的读书笔记形式和标准。使学生有样可学,有法可依。我的读书笔记体例包括“积累词语、造句、内容概括、优美语段抄录、语段批注、句段仿写”六个方面。其中“积累词语、优美语段摘录”旨在丰富学生的做好词句积累。“内容概括”旨在提高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讲述故事梗概的能力。“语段批注”着眼于分析鉴赏,是阅读精细加工的最好体现。不仅如此,我还专门设计了:“造句,句段仿写”两个环节,着眼于让学生阅读过程内化语言,实现应用,带动深度思考训练。
四、推理策略
        推理是指从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的思维形式。中高年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由具体表象逐渐向抽象思维能力发展,阅读中表现为:从过去关注叙述和描写等具体内容语句,到开始关注抒情、议论等抽象含义语句。根据这个特点,我决定把阅读训练的着眼点放在“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推论;结合已有背景或者经验进行推论”上。
        推理最能体现主观能动性,最能突出“学思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大胆推理,结合其它策略综合运用,方能达到深度阅读的教学目的。
        以《大鱼之道》为载体综合训练四项基本阅读策略,以此为模板引导学生开展其它动物小说的有效阅读,再举一反三阅读其它题材小说,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走向开阔,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沈石溪.大鱼之道[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2]曲秀丽:沈石溪动物小说的情节艺术[J].成都大学学报.2011(3)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