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培璇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 511340
【摘要】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推动人才发展的基础。在职业教育发展指导过程中,对于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尤其是在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更是将创新性能力培养作为了学生考察的关键性内容。如何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突出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探索问题之一,以“校企共长,专创融合”为背景能够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质量,对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有一定帮助。鉴于此,本文就“校企共长,专创融合”对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力图在本文的分析帮助下可以了解职业教育发展中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的要点,对其发展中的实施策略以及成果进行汇总,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校企共长;专创融合;创新性;能力培养;探索实践
前言:“校企共长,专创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提出的一种教育发展策略,在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中,人们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有了新的要求。同时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人们也已经就教育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进行了调整,在上述发展策略指导过程中,能够以校企联合为背景,做到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发展。而该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可以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地位,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发展有重要实践意义。且经本文梳理后可以了解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的需求,对其教育培养改进策略实施有一定了解,所以能够将其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建设内容去完善,从而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全面性发展提供指导。
一、“校企共长,专创融合”介绍
“校企共长,专创融合”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发展思路,对于新时期教育发展而言,校企共长能够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以及企业发展都有一定推动意义[1]。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的教育发展中,有人提出以专创融合发展为目标,实现校企共长[2]。也就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将专业创作融合,着手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策略,确保在产教融合发展策略构建过程中,能够为学校以及企业的整体发展提供指导,推动二者联合发展,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变革进程推进,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将“校企共长,专创融合”渗透到职业教育发展中能够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所以得到了职业教育认可[3]。
二、当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对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职业教育的推进和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以创新性为主的教育培养方案已经被应用到学生培养中。对于学生培养而言,创新性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其职业素养,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升有一定指导意义[4]。并且在加强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策略的调整突出其自身的技能应用能力。总的来说,经创新性能力培养后可以提高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也可以为职业教育的联合发展提供指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创新发展为契机做好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从而突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特色,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三、以“校企共长,专创融合”为背景的职业教育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策略
(一)探索多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途径
职业教育发展中,为了能够做好“校企共长,专创融合”背景下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部分职业学校以建立产教融合、多种途径校企合作培养方案构建为主导的学生培养策略[5]。在这种情况下的培养工作开展中主要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即:①建立“产教融合”实训模式,以该模式为主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②以就业为指导,设置实训经费,解决学生实训过程中经费不足现象。③建立企业促学机制,设置企业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鼓励学生学习。④以研促产,以产带学,完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某职业学校与昌和盛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办学机制,形成了大规模、多体系实践教育发展转型,并且提高了专业发展能力。也间接性的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所以这种情况下是可以推动企业发展的[6]。
(二)建立校企合作长效发展机制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职业教育发展中以校企合作为主导提升了企业合作办学质量。并且在加强企业合作办学的同时建立了长效发展机制,这种情况下,很多职业学校迎合教育转型契机,实现了联合办学模式转型,为专业发展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7]。例如,我校在开展校企联合办学过程中,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为主,制定了办学发展规划。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建设好产教融合的机器人装、调、测、标培训基地。②与学校合作推动工业机器专业建设。③开展实习实训。④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服务。通过以上四项办学计划制定后,学校与目标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发展长效机制。在明确办学长效发展机制后,与东莞市大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培养机制,让职业学校内的学生能够深入到目标企业进行学习,并且目标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做好学生的联合培养方案,促进产教融合长效发展,以此为企业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推动二者的长效发展[8]。
(三)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及优化机制
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校企共长,专创融合”对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的作用,职业学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上作出科学的分析。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过程中,以动态调研分析为基础,结合第三方评价做好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并且要结合自身学校教育发展特点,定期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9]。例如,在强化人才培养指导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以创新为主导,全面融合教育培养方案,从突出创新视角着手,做好创新性人才培养策略[10]。同时在推动人才培养发展的同时,还应该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不断的优化企业人才培养制度,从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形式着手,突出人才培养指导能力。让校内的学生能够提高实践探索意识,进而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展示出新时期创新性能力培养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内容,从而提高校企联合培养优势[11]。
(四)创新产教融合,能力递进式培养方案
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为了可以更好地落实校企联合办学质量,应该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做好能力递进式培养方案。该过程中,主要以三台三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主[12]。
其中,三台指的是教育实践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三个平台,即实训平台、技能考证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三方面。在日常教学培养指导过程中,应该以上述教学培养为基础,完善日常教学指导方案和策略,并且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该做好人才培养目标设计[13]。依托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完善各项教学培养方案和策略,突出教学培养指导认识。而在三化过程中,则应该推进目标化、导向化、任务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该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能够全面突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优势,对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在完善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上述培养方案和策略的调整,实现学生教育的能力递进式发展,以此展示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优势[14]。
(五)重新构建实训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力度
当前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发展中,部分职业学校以校企联合培养已经提升了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的教育指导过程中,为了能够更为有效的展示出职业教育发展能力,需要在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做好课程开发工作。并且需要对实训教学体系重构,这样才能确保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更为有效的展示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特色。为此,作为职业教育负责人员,应该以职业教育发展为基础,在完善职业教育培养的同时突出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确保在各项教学培养方案改进过程中,能够展示出新时期职业教育优势。例如,有部分职业学校在应对校企联合发展背景下的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过程中,增设了动手实训课程,经该类课程指导分析后,突出了创新性培养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创新对学习的作用。
四、“校企共长,专创融合”背景下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成果
(一)创建并实施师徒制特色班
在加强“校企共长,专创融合”发展下的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过程中,开展师徒制特色班是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师徒制特色班构建能够为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实践提供契机。以我校为例,在开展师徒制特色班过程中以“双精准”思想为指导,与广东智高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实施了《智高文创师徒制特色班实施方案》,经该方案指导后,能够在创新性能力培养过程中做到如下调整:首先,能够让学生从知识产权申请、认识和管理着手,做好理论学习。其次,可以从基础实践操作参与到企业创意与运营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5]。最后,借助项目学习经验能够掌握企业文化理念,可以为学生的自身技能素质提升奠定基础。同时在开展师徒制特色班过程中还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了解团队精神,对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都是有重要推动意义的。
(二)成功申请了校企实训实习基地
创新性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对校企实训基地建设要求是极为严格的,通过校企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有效地为“专创融合”提供帮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了校企实训基地。以我校为例,在开展“校企共长,专创融合”发展过程中,与广东智高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外实训培训基地,并且在该过程中探索了“工学结合”模式。目标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调整,即在联合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且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首先,在实习岗位提供过程中,目标企业成立智高动漫设计专班、智高文创专班等,为50名学生提供岗位实习课程,实习周期为6个月。其次,在应届毕业生管理过程中目标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岗位涉及电商客服、电商运营、美工、平面设计以及商务助理等众多岗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很多职业学校对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校企共长,专创融合”发展为基础能够促进职业教育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指导意义。经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在完善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落实以下五方面教学改进策略,即将探索多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途径、建立校企合作长效发展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及优化机制、创新产教融合,能力递进式培养方案和重新构建实训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力度等五方面教学改进策略融入到教学培养中,以此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石晓娟."专创融合"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1(01):193-194.
[2]曾祥龙.基于校企政协同育人,专创融合的双创教育研究与实践[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7(07):1-1.
[3]英杰邱.双高背景下"专创融合"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以"汽检专业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为例[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1,04(03):28.
[4]叶海伟.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0):282-283.
[5]高鹰,张为,汤茂斌,等.校企协同培育IT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9,08(08):31-33.
[6]丁子珊,江小辉,郭淼现,等.创新能力培养与工程德育融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实践——以机械专业《ERP原理及应用》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9,04(04):48-50.
[7]宋杰光,王秀琴,吴春晓,等."专创,产教"双融合视角下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1(11):102-103.
[8]温百秋.以"校企共成长"为目标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03):140-141.
[9]张立勇,冉彦立,郄志红."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06):102-103.
[10]郑祎峰,王佳春,王谨,等.校企协同育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2):106-107.
[11]朱卫华,王金江,李月华.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开放式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15(84):145-147.
[12]杨健.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9,24(11):111-112.
[13]王慧,崔卫华,巩克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6(06):102-103.
[14]李锁牢,边宝丽,贾芳云,等.依托行业产业,深耕校企合作,创新现代学徒制培养——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14(71):111-112.
[15]魏小华,周明安,兰叶深,等.基于"工学融合,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以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教育,2020,0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