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公博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要:信息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正面临着如何强化科技赋能,提高监督质效的问题。强化监督执纪仅靠传统的听汇报、查资料、翻台账等手段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需要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纪检监察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监督、执纪、问责等纪检监察工作的高效化、精准化和智能化,进而实现廉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文主要分析大数据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关键词:大数据;纪检监察;应用探析
引言
近年来,许多地方把建设智慧纪检监察系统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把现代科技手段嵌入监督执纪的各个环节,推动智慧监督、大数据比对、智慧研判、案审辅助、电子化归档等智慧纪检监察全流程的智能化建设。智慧纪检监察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反腐廉政建设领域中的新探索,智慧纪检监察并非纪检监察工作的数字化替代,而是对廉政治理领域在网络社会的数字化延伸。
一、纪检监察大数据运用现状概述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较量是未来的主战场,纪检监察工作同样如此。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拿出新招实招硬招,持续提升监督监察实效。大数据预测着大趋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大数据运用高招迭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9.86亿,2020年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656亿GB,全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8%,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8.43亿,在线网络零售额达11.76万亿元。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特别是海量的政务数据经过“神威·太湖之光”等超级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在预测“四风”易感人群与高发时段、分析公职人员财产来源与分布、模拟“四种形态”的变化趋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发现腐败规律、科学研判形势,制定工作规划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例如北京市纪委监委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技术保障室,建设北京纪检监察大数据中心,获取人员身份、行踪轨迹、社会保险等8大类60余项信息数据,并向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供公共信息核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办案人员工作负担。相类似的大数据运用案例数不胜数,各级紧贴监督对象特点和自身实际,把传统的纪检监察工作成果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有效推促了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发展。
二、纪检监察大数据运用制约因素
(一)数据资源统筹不一
由于地域发展差异,不同单位大数据建设的基础相差很大,一定程度存在不全、不新、不活、不真、不通等问题。有的单位积累了部分干部、资产、财务、信访等方面数据,但不全不连续;有的单位数据收集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入库停留在传统方式,数据更新较慢;有的单位对各方面数据的整理挖掘不够,基于数据开发的应用不多,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还有的存在数据不全、掺水、失真等问题
(二)管理使用不够规范
大数据时代,原本不敏感、非开放、流动慢的个人信息被大规模收集关联,个人隐私屏障被穿透,引发了隐私权丧失的焦虑。在对隐私界定不清、相关法规不健全、运用机制不成熟的情况下,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监督往往陷入被质疑“监视”“侵权”的尴尬境地,存在监督权力滥用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的隐患。同时,大数据中心的安全保密也存在一定风险,容易发生失泄密安全隐患。
三、纪检监察大数据运用前景分析
(一)打造信息化监督网络
以监督执纪工作流程信息化为目标,以纪检监察内部线索流转为核心轴,规范纪检工作流程,提高线索流转效率,实现纪检监察事务信息化管理。
典型案例有以数字化案件管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案件管理系统;以廉政干部“立体画像”等为代表的廉政档案系统;农业银行“三线一网格”管理系统,以案件风险防控为重点,以IT系统平台为支撑,实行员工行为网格化管理,确保“两个责任”落实和“双基”管理水平提升。利用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App等平台,开通“云课堂”,打造“全天候、互动化、菜单式”的纪律教育新模式。拓展信息化反腐渠道,突破传统监督方式的时空局限,开设举报端口,开发反“四风”随手拍功能,方便群众实时监督和“一键举报”,建立“在线纪检”,编织“监督天网”
(二)拓展纪律审查信息平台
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掌握的党员干部违法受处问题线索有限。在司法部门、行政执法机关没有主动移送的情况下,想要获取党员干部违法线索比较困难,甚至需要凭私人关系去相关单位找线索。智慧纪检监察建设的前提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将党员和监察对象相关信息收纳进中心数据库,当下达生效刑事判决或行政处罚决定后,只需要在平台上传涉案人员身份信息,就能与数据库进行自动比对甄别,属于党员和监察对象的,平台系统根据干部管理权限,自动转入对应纪检监察部门受理,让纪检监察部门第一时间掌握涉及党员和监察对象的违法信息,有效杜绝人工比对效率低、易出错的问题,为后期查处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基础信息。
(三)要牢牢扛起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职责和历史使命
回望走过的路,眺望前行的路,必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纪委监委职责科学地历史地具体地结合起来,在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一是坚持把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团结统一作为始终不变的初心。以“两个维护”为根本任务,精准实施政治监督,着力防范化解各行其是、思想涣散、纪律松弛、政策落空的危险。二是坚持把维护党的纪律作为始终如一的职责所在。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对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不知敬畏、顶风违纪的行为,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坚持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肃查处侵蚀群众利益的人和事,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开展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和效能。四是坚持把从严查纠作风问题作为一以贯之的重要任务。注重从政治危害上审视作风问题,从政治本质上深挖作风根源,从政治立场上查纠歪风邪气,反复抓,抓反复,抓出好作风,形成新风气。五是坚持把惩贪治腐作为管党治党的重器利器。
(四)拓宽提升办案思路效率
违纪线索的初核是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的第一步,线索指向不明、问题事实不清或道听途说、掺杂其他目的的不实举报往往会耗费大量的调查资源。运用大数据关联思维,把大交易数据、大交互数据、大运行数据关联起来,查找海量数据的交互关系、孤立信息的内在联系,能够有力改进执纪方式,提升审查成效。比如,运用大数据对问题线索指向的问题和责任人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信访举报的真实程度,可以为初核工作提供借鉴参考;在查办案件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查找相关关系,以一定的算法聚类分析数据间的“弱相关性”,融合问题线索、进行信息关联生成人物关系图、行为轨迹图、资产流向图,为案件调查找准突破口;大数据还可以为调查取证工作带来突破,由于大数据时代数据存储多元、云存储广泛,数据难以彻底篡改删除,即使时隔多年,证据信息依然可能被发现、恢复,将散落在各个信息角落的证据串联起来就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摆脱传统方法在大量碎片化证据面前束手无策的窘境。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波澜壮阔,浓墨重彩。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纪检监察事业也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学习体悟这一段历史,就是要从中寻找成功密码,把握宝贵经验,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蒋文亭,大数据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应用探析.2021
[2]田娅,运用“大数据”提升监督“大效能.2021
[3]孙连宇,推动大数据监督全覆盖.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