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晓
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中心幼儿园 山东 济南 250118
摘要:建构游戏是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一项基本游戏。然而,在开展幼儿大班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归因于部分幼儿教师采取的策略不当,所以导致建构游戏在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聚焦一些低效的幼儿大班建构游戏,我们就会发现,缺乏主题、缺乏合作以及缺乏评价,是导致幼儿大班建构游戏低效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着力提升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实效性,教师既要在建构游戏主题选择方面花心思,也要在建构游戏合作方式方面想办法,还要在建构游戏评价实施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幼儿园;建构游戏;指导策略
引言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幼儿学前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非常直接及深远。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比较明显,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改进及创新,另一方面需要注重现代化教育元素的有效融入。以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制度创新为依据,明确不同游戏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其中构建游戏比较特殊,效果非常显著,符合幼儿启蒙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许多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主动结合构建游戏活动的开展情况,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保障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发展个人的智力,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及发展。
一、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在教育改革的现状下,幼儿园的阶段教育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倡导“拒绝将幼儿园小学化”,这种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同时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自我欢乐之中,忘记了作为学生的本职,在学习阶段就会造成积极性较差的问题。学生还想着享受在自己的欢乐世界中,对于枯燥的学习生活没有太多的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环境规划不够合理
环境规划是构建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育教学板块要求教师明确不同的游戏区域定位,分析各个区域的重要功能,真正实现多方联动。情境游戏的区域规划最为关键,但是教师没有站在不同的角度加强对环境规划工作的改进及创新,其中辅助材料的使用频率偏低。很少有教师能够结合不同活动开展的现实条件,对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进行分析,忽略了对幼儿个性特征的研究。最终导致一部分活动材料直接被浪费,因此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教师过度干预指导
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尤其是大型建构,需要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由于区域活动的时间不够或者有大型活动,教师不敢放手让幼儿亲手去操作,所以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往往会以自己的意见来干预幼儿的想法,有时候教师会直接介入,没有引导或者是启发幼儿,而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终于等了好长时间轮到某个大班幼儿来玩沙水建构,孩子们很兴奋,跃跃欲试,在看了示意图之后,他们和老师商量要搭“激流勇进”。老师同意了他们的提议,但是“激流勇进”有点难,而且活动的时间也有限,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师在搭建,孩子们在旁边递材料。像以上这种情况不是特例,教师往往为了节省时间就会直接动手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困难,最后作品搭建出来了,但是事实上却不是幼儿真正的水平,而且下一次幼儿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依然不会,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而且这会使幼儿产生依赖他人的心理,遇到问题很难自己去解决。
二、提升大班建构游戏中指导策略的建议
(一)有主题,才会有方向
清晰明确的建构游戏主题,是幼儿教师设计建构游戏的方向,是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方向。如果幼儿大班建构游戏的方向不明确、不清晰,那么,无论是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还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建构游戏的效率都会每况愈下。因此,确定建构游戏的主题,是幼儿教师有效开展建构游戏的前提条件。基于大班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确定建构游戏的主题,才是幼儿教师开展建构游戏的首要任务。以幼儿大班“积木建构区”为例,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那么,绝大部分幼儿就会无所适从,即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用积木去搭建什么东西。相反,倘若在引领幼儿参与“积木建构区”活动时,教师能够确定一个鲜明、清晰的主题,那么,大班幼儿在“积木建构区”,不仅会有事做,而且会知道怎么做。如幼儿教师可以将“城堡”“桥梁”“宝塔”“体育中心”等作为主题。围绕相关主题,幼儿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搭建各种各样的城堡、形态各异的桥梁、千姿百态的宝塔以及形形色色的体育中心等。由此可见,在开展大班幼儿建构游戏活动时,因为教师选择了鲜明的主题,所以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完成建构任务。当然,以完成建构任务为契机,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都会得到明显发展。
(二)游戏过程中的引导
(1)老师可以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不断丰富建构内容。幼儿在开展建构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会围绕主题展开建构,但偶尔也会出现建构作品较为单一,没有围绕主题丰富建构内容的情况。这时,老师可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围绕主题还可以进行哪些内容的建构,这样也能帮助幼儿丰富建构经验。(2)在进行主题建构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分工。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在小组中通过自荐或推荐的方式选出组长、搬运工、建筑工、发言人等角色,幼儿也能了解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不同的作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不断地提高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3)有效的引导需要建立在细致的观察上。在对大班幼儿游戏的观察中,老师不是只观察幼儿的建构技能,还要对幼儿在游戏中对于游戏规则的遵守情况、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是否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等。从这些游戏行为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在主题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和引导的契机,激发幼儿的有效探究,拓展幼儿的经验。
(三)合理投放建构材料
在室内的建构游戏中,经常会出现材料数量缺失,导致幼儿无法完成建构作品的情况。幼儿作品无法顺利完成,不仅会阻碍幼儿设计的顺利实现,影响幼儿能力的正常发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幼儿建构的积极性。所以,有必要提高建构积塑材料的区分度,并增加该区域材料的数量。室内建构材料投放往往存在着材料不够丰富的问题,这就导致幼儿搭建的作品大量相似,玩的时间过久之后,会对这些材料失去兴趣,因此幼儿园投放材料时需要考虑丰富的材料以及需要定时更换。
结束语
建构游戏是幼儿乐此不疲的游戏内容,而大班幼儿的主题建构游戏对于其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同伴的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作为老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主题建构游戏时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够给幼儿在游戏时提供支持。我也相信对大班幼儿进行主题建构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也能够帮助老师充分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瑛琦,何艳.浅谈大班建构区游戏的评价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9):93.
[2]郑佩芬.浅谈幼儿园建构游戏推进的有效策略:以大班主题建构“华侨大学为例[J].新课程(综合版),2019(8):83.
[3]冯镇.提高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有效策略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9(20):229.
[4]史雪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不足之处及其实现策略探索[J].教师,2019:66.
[5]裴羚亦.幼儿园班级常态数学集体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探索:基于H市J幼儿园大班的行动研究[D].2019.